Workflow
智慧化渔业
icon
搜索文档
(海上新山东)“靠海吃海”到“科技耕海” 山东守护“蓝色粮仓”
中国新闻网· 2025-09-29 10:36
行业宏观规模 - 2024年山东海洋生产总值达18011.8亿元,其中渔业经济总产值为4904亿元 [1] - 海洋渔业、海洋水产品加工等7个产业增加值稳居中国首位 [1] - 山东海洋水产品加工产业已连续五年稳居中国首位 [6] 种质资源与科技创新 - 山东建设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17家,居中国首位 [3] - 山东科研院所或企业主导培育的水产新品种已有65种通过国家审定,例如"前沿1号"三倍体长牡蛎、"蓬莱红4号"耐高温栉孔扇贝 [3] - "参优1号"刺参耐高温,夏季高温期成活率比普通刺参平均提高25%以上 [1] - 2024年山东海洋领域有5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约占全国海洋领域获奖数量的50% [3] - 包振民院士团队在大西洋鲑种质研发上取得突破,成功诱导10000余尾大西洋鲑伪雄鱼,诱导率近100% [3] - "虹芯1号"液相芯片是中国虹鳟育种领域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专用芯片 [3] 养殖模式与产能拓展 - 全球首艘10万吨级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开创"船载舱养+游弋养殖"新模式,累计产出高品质大黄鱼3600吨 [5] - 相较于传统网箱,"国信1号"养殖周期缩短25%,月均增重提升1.8倍 [5] - 山东建成海洋牧场71处,数量占中国总量的38% [5] - 15万吨养殖工船"国信1号2-1"实现160余项技术突破与优化创新,标志深远海智慧渔业进入2.0时代 [5] 产业链升级与价值提升 - 企业通过精深加工开发海参肽复合多肽等系列产品,产品附加值相比传统加工模式增加数倍 [6] - 产业链从冻鱼、鱼干等初级产品,延伸至鱼油胶囊、海洋功能性食品、深海面膜与保健饮品等深加工产品 [6] 可持续发展与未来布局 - "十四五"以来山东累计整治修复滨海湿地1.2万余公顷、海草床1800亩,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达93.6% [7] - 威海市开出中国首例"海洋碳汇贷"2000万元,探索"渔业+蓝碳"协同发展 [9] - "问海"预报大模型将海洋环境计算效率提升3000倍,"琅琊"1.0系统可高精度预报全球海洋状态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