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区对流

搜索文档
极端降水的“另类”推手——“暖区暴雨”有哪些特点?一文了解
央视网· 2025-08-06 17:42
暖区暴雨定义与特征 - 高温高湿环境下无冷空气直接参与的强对流降水现象 由中小尺度天气系统触发[4] - 局地性强 短时雨强大 极端性突出 预报难度较高[4] - 每小时降雨量达50-100毫米 暴雨落区集中仅覆盖几十平方公里区域[4] 形成机理与条件 - 冷暖空气对峙强度较弱时 夏季风输送水汽在北方堆积形成高温高湿环境[4] - 小范围强对流天气称为暖区对流 分散对流无法形成区域性强降雨[6] - 持续更替或新生的对流过程可形成数小时强降雨 最终发展为暖区暴雨[6] 地域分布特点 - 华南地区为传统暖区暴雨主场[8] - 七下八上关键期华北地区也会出现暖区暴雨现象[8] - 北方地质条件和植被承载能力较弱 更易引发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8]
“七下八上”期间降雨有何特点?如何防范?分析解读↓
央视网· 2025-08-03 17:44
降雨形态特点 - "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降雨呈现两种主要形态:"锋面暴雨"和"暖区暴雨" [1][3] - 锋面暴雨由冷暖空气激烈对峙形成,具有范围广、强度大的特点 [3] - 暖区暴雨由冷空气势力较弱时暖湿气流堆积触发,表现为分散的强对流 [5] 锋面暴雨形成机制 - 夏季风为北方带来充沛水汽,与冷空气对峙消耗水汽形成大范围降雨 [3] - 冷暖对峙强度与降雨强度正相关,卫星云图显示东北地区受锋面云系影响 [3] 暖区暴雨触发条件 - 冷空气较弱时暖湿气流在局部堆积形成高温高湿环境 [5] - 地形抬升、海陆风、低空急流等是触发暖区对流的"扳机" [5] - 暖区对流分散,难以造成区域性强降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