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八上

搜索文档
“七下八上”已过 为何降雨仍频繁?
央视网· 2025-08-23 11:48
气象预警与降雨分布 - 中央气象台8月23日6时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未来两天中国降雨分为南北两条雨带 北方降雨集中在华北和东北 南方降雨集中在云南、贵州和四川盆地等受季风气流影响区域 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 [1] 云南地区强降雨影响 - 云南昭通自21日起出现大到暴雨 最大小时雨强达57.5毫米 发生在盐津县盐井镇长沟村 当地紧急转移安置群众1627户共4969人 [2] - 云南曲靖麒麟区沿江街道因低洼地势排水不畅 部分房屋被淹 积水最深处超过1米 消防部门经过4小时救援 安全转移50名受困群众 属地街道正开展受灾群众安置及后续隐患排查工作 [3][5] 山西地区强降雨影响 - 受持续强降雨影响 滹沱河山西盂县段22日流量增加且水位上涨 导致一处桥面被淹 附近村民日常通行受阻 持续强降雨还引发石阳线盂县段部分山体滑坡 当地相关部门正在抢修滑坡区域 山西太原和长治已启动省级地质灾害四级应急响应 [6][8] 气象成因分析 - 今年"七下八上"期间全国平均降水量偏多且空间分布不均 华北北部、华东中部、华南东部及内蒙古中南部、宁夏、陕西北部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50%至2倍 [10] - 今年7月副热带高压位置较常年明显偏西偏北且强度偏强 环流控制范围稳定 华北地区频繁位于副热带高压北侧边缘 成为冷暖气流交汇形成低空切变的多发区域 导致华北雨季期间雨水格外频繁 截至目前华北雨季尚未结束 预计未来几天华北地区仍多降雨天气 [10]
“七下八上”期间降雨有何特点?如何防范?分析解读↓
央视网· 2025-08-03 17:44
降雨形态特点 - "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降雨呈现两种主要形态:"锋面暴雨"和"暖区暴雨" [1][3] - 锋面暴雨由冷暖空气激烈对峙形成,具有范围广、强度大的特点 [3] - 暖区暴雨由冷空气势力较弱时暖湿气流堆积触发,表现为分散的强对流 [5] 锋面暴雨形成机制 - 夏季风为北方带来充沛水汽,与冷空气对峙消耗水汽形成大范围降雨 [3] - 冷暖对峙强度与降雨强度正相关,卫星云图显示东北地区受锋面云系影响 [3] 暖区暴雨触发条件 - 冷空气较弱时暖湿气流在局部堆积形成高温高湿环境 [5] - 地形抬升、海陆风、低空急流等是触发暖区对流的"扳机" [5] - 暖区对流分散,难以造成区域性强降雨 [5]
本轮华北强降雨为何如此极端?专家解读→
搜狐财经· 2025-07-29 22:49
华北强降雨天气分析 - 此次华北强降雨呈现持续时间长、单点雨量大的显著特征 以北京为例 降雨已持续四五天 且夜雨较强 [1] - 极端降雨主要由于副热带高压北抬后水汽输送至北方 叠加地形等因素 导致单点雨势格外强劲 [1] - 北京密云局地雨量突破500毫米甚至接近600毫米 相当于3到4天下了常年同期一年的雨量 [1] 降雨对农业影响 - 目前春播、夏播玉米已进入最关键产量形成时间段 需注意农田防涝 [1] - 部分地区出现"旱涝急转"现象 给农业生产带来挑战 [1] - 需警惕连续强降雨后可能引发的病虫害问题 [1] 未来天气趋势 - 从今天开始华北地区强降雨过程逐渐减弱 核心降雨趋于结束 [2] - 未来两天可能仍有短时雷雨和阵雨 公众需持续做好防范 [2]
今夏我国北方为何成“多雨中心”?专家解释原因
环球时报· 2025-07-29 16:14
主汛期气候特征与预测 - 全国7月至8月呈现"北涝南旱"格局 北方洪涝偏重 局地暴雨洪涝事件多发重发[1] - 北方19个国家气象站打破同期历史月极值 其中13个站点刷新历史极值[1] - 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华北地区全年降水最集中时段 当前呈现强降雨与大范围高温并存的典型汛期格局[1] 降雨成因机制分析 - 北方降雨受西风带系统与副高共同影响 具有冷暖气团交汇特点 雨带稳定且集中[2] - 华北暴雨成因包括夏季风充足水汽输送 副热带高压西北侧不稳定大气层结形成 西风带冷空气导致冷暖交汇[2] - 太行山等山脉地形抬升作用提高水汽上升冷凝效率 触发强对流积雨云加剧局地降水极端性[2] 北方气候周期性变化 - 近十年夏季主要多雨中心北移到黄淮北部 华北和东北等北方地区 这些地区相对于自身"变湿"[3] - 多雨中心移动具有周期性 20世纪60年代位于北方后南移 如今再次北移[3] - 当前处于多雨中心北移周期内 但尚不能说明北方气候发生根本性转变[3] 具体降雨预警与影响区域 - 7月28日20时至29日20时 内蒙古东北部 黑龙江西南部 吉林中部 辽宁中西部 京津冀 山东北部等地区有大到暴雨[1] - 北京市于7月28日12时升级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1] - 7月23日以来强降水核心区包括内蒙古 河北北部 北京及太行山前区域[1] 未来降雨趋势预测 - 北方地区将经历两次降雨过程:华北北部到东北中南部现有雨带维持叠加降雨 以及自西向东发展的新雨带影响内蒙古东部到东北中北部[2]
让人七上八下的“七下八上”到底有多猛?
央视新闻· 2025-07-26 17:17
气象现象"七下八上" - 气象现象"七下八上"指每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华北东北等地的主雨季[4] - 该时段降雨量占全年比例极高 北京石家庄济南天津沈阳等市占比超50% 太原郑州长春哈尔滨等地超40%[4] - 该现象以制造极端暴雨著称 曾导致2021年郑州"7·20" 2012年北京"7·21"等历史性特大暴雨事件[6] 气象形成机制 - 副热带高压北抬至北纬30°以北 通过东风和南风引导海上水汽向华北输送[7] - 暖湿气流与西伯利亚冷空气在华北交汇 配合地形抬升作用形成强降雨[10] - 太行山脉燕山山脉等地形迫使暖湿气流爬升 加剧迎风坡面降雨强度[10] 2023年汛期预测 - 国家气候中心预计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吉林山东河南等地降水偏多20%-50%[10] - 松花江和嫩江流域降水将显著高于常年同期水平[10] - 北方地区防汛设施相对薄弱 需加强极端天气预警防范[11]
应急管理部:今年上半年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央广网· 2025-07-15 17:18
安全生产形势 - 上半年全国生产安全事故8562起 死亡8079人 同比分别下降22.9%和17.8% [3] - 重大事故4起 死亡70人 同比分别下降20%和25.5% 较大事故172起 死亡634人 同比分别下降6.5%和9.7% [3] - 自然灾害造成2503.7万人次受灾 直接经济损失541.1亿元 [3] 汛期风险预警 - "七下八上"期间全国降水呈"南北多、长江少"格局 珠江/黄河/海河/辽河流域可能出现重汛情 [3][4] - 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高温少雨 预计2-3个台风登陆 部分台风可能北上影响北方 [3][4] - 三季度属重特大事故易发期 生产作业高峰与极端天气叠加导致风险上升 [3] 应急管理措施 - 国家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平台接入6部门50余类实时数据 整合30余类灾害普查数据 [5] - 建立2000余架无人机应急合作机制 实现中东部2-6小时 西部12小时内应急响应 [5] - 落实临灾预警"叫应"机制 预置抢险救援力量 重点地区部署通信保底设备 [4]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 - 上半年发生有限空间较大事故15起 死亡50人 工贸行业2起中毒事故死亡6人 [6] - 事故暴露出企业风险认知不足 现场监护缺失 盲目施救等突出问题 [6] - 组织26支专业救援队开展指导服务 建立全国范围专业救援力量对接机制 [6]
应急管理部:“七下八上”期间,我国降水南北多长江少
快讯· 2025-07-15 11:08
洪涝灾害影响评估 - 入汛以来洪涝灾害造成受灾人次、死亡失踪人数、紧急转移安置人次和直接经济损失与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均下降 [1] 主汛期气候特征 - 当前"七下八上"期间是我国主汛期最重要阶段 北方地区降水最集中强度最强且极端暴雨发生概率大 [1] - 台风进入活跃期 预计期间登陆台风数量接近常年 [1] - 降水分布呈现南北多、长江少的格局 [1]
不同区域主汛期时间有何不同?怎样看懂防汛高频词?一文了解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11 17:22
主汛期时间分布 - 华北和东北地区主汛期为7月至8月 降雨多集中在7月16日至8月15日的"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 [1][3] - 长江中下游地区主汛期多在6月至8月 其中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是"梅雨"期 [5] - 华南地区主汛期从4月持续到10月 受东南季风和台风影响 [7] - 西北地区主汛期较短 多在7月至8月 部分山区因暴雨可能引发山洪 [9] 防汛水位分类 - 防汛水位分为警戒水位和保证水位两个等级 由低到高划分 [10] - 警戒水位是堤防需要处于防守戒备状态时的水位 超警洪水时需加强巡查防守 [10] - 保证水位是堤防安全挡水的上限水位 超保洪水时需加密巡查并加固堤防 [12] 洪水编号标准 - 当大江大河水位或流量达到防洪警戒值时会被编号 [15] - 未达警戒值但规模达"2至5年一遇"或影响防洪安全也会被编号 [15] - 超历史洪水指中小河流水位超过实测记录最大值 可能出现水漫城镇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