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核演化

搜索文档
【经济日报】四项重磅成果发布 揭开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
经济日报· 2025-07-10 14:40
月球背面研究成果 核心观点 - 嫦娥六号月球背面样品研究取得四项突破性成果,首次揭示月球背面演化历史 [1][2] - 四项研究分别涉及月背岩浆活动、古磁场、月幔水含量及地球化学特征,颠覆传统月球认知 [1][2] - 月球背面与正面存在显著差异,包括地质结构、水分布及物质组成 [1][2][3] 月背岩浆活动 - 首次发现月背在42亿年前和28亿年前存在两期玄武质火山活动,表明火山活力持久 [2] - 研究样本来自月球最大最古老的撞击坑——南极-艾特肯盆地(SPA盆地) [2] - 精确测定SPA盆地形成于42.5亿年前,为太阳系早期撞击历史提供精确标尺 [5] 月背古磁场 - 首次获得月背古磁场信息,发现28亿年前磁场强度可能增强,颠覆传统单调衰减理论 [2] - 磁场反弹迹象对月球核演化和磁场生成机制提出新挑战 [2] 月幔水含量 - 首次测得月背月幔水含量仅1至1.5微克/克,显著低于正面,证实月球内部水分布二分性 [2][3] - 与月球正面"湿润"特征形成鲜明对比,挑战月球起源理论 [3] 地球化学特征 - 发现月背玄武岩来自"超亏损"月幔源区,缺乏易熔融元素,揭示月球内部贫瘠之谜 [4] - 提出"先天贫瘠"与"后天改造"两种模型解释月幔源区特性 [4] - 研究为月球早期分层、冷却及演化提供关键证据 [4] 科学意义 - 嫦娥六号样本研究颠覆月球科学领域长期假说,推动理论重新审视 [5] - 中国探月工程实现科学与工程深度融合,推动行星科学从"跟跑"迈向"并跑" [5] - 嫦娥五号曾将月球地质寿命延长10亿年,嫦娥六号进一步确立"嫦娥时代"主导地位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