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文化
搜索文档
中部小城,凭什么成为全国主题乐园第一县?
36氪· 2025-11-12 14:41
中牟县主题乐园集群的成功模式 - 中牟县凭借8大主题乐园在2024年接待游客约3,600万人次,成为“中国主题乐园第一县”[3] - 该模式以“更野、更精准、更高性价比的沉浸体验”区别于国际IP和长三角地区的标准化运营,尝试改写文旅市场规则[3] - 2024年实现旅游收入180.7亿元,同比增长19.3%,并推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11.7亿元,同比增长8.3%[31] 乐园集群的精准分工与协同效应 - 8大主题乐园形成精准分工的团战矩阵:方特通过“飞越黄河”等河南元素创新将客群延伸至18-35岁年轻群体;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以沉浸式剧场深耕黄河文明与农耕传承;郑州海昌海洋公园填补中原大型海洋馆空白;建业电影小镇和郑州绿博园主打影视场景沉浸互动[8][9] - 杉杉奥特莱斯作为流量转化枢纽,凭乐园门票可抵扣消费的策略构建引客、留客、消费的完整闭环,并催生出14家“全国第一柜”[11] - 小而精的集群模式通过客群互补和消费承接实现1+1>2的效果,避免了拼土地规模和高端消费的竞争[11] 本土内容创新与持续迭代策略 - 乐园吸引力内核在于持续的内容创新和情绪价值,游客不再为单纯IP标签买单,更看重体验价值与成本的匹配[12] -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开园四年持续新增剧目,方特每年对乐园20%的画面和内容更新迭代,电影小镇每季度更新主题活动,吸引年轻人反复打卡[16] - 中牟夜场游客占比已超30%,是复游驱动的直接体现,通过非遗展演、露营市集、老字号美食等场景化商业内容延伸文化体验[17] 独特的区位优势与资源禀赋 - 中牟位于郑州、开封之间的黄金中点,背靠超千万人口的郑州都市圈,辐射整个中原地区的一亿级消费市场,具备密集的高速、高铁、机场等基础交通设施[22] - 自身拥有大量集中可开发的低成本土地,以及河南省在郑开同城化战略下的持续政策倾斜[22] - 丰富的黄河文明、农耕记忆、戏剧叙事等文化资源为“文化+体验”的融合提供了坚实土壤[22] 动态进化与系统协同的运营能力 - 核心逻辑是边接客、边补短板,用客流倒逼配套升级,而非先砸钱建完美配套再迎客[25] - 通过加快对接国际知名酒店、发展主题民宿解决游客留宿问题,并推进低运量T1线路改善交通,开发景区联动小程序提升跨园体验[25] - 海昌海洋公园二期、方特中华复兴之路四期等新项目持续丰富内容层次,官渡之战、潘安文化等本土资源被持续发掘打造[25] 文旅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 - 打破文旅=景区的边界,将主题乐园融入产业打造:只有河南与河南博物院合作打造麦田里的博物馆,鼎革影视基地开辟微短剧+文旅赛道[28] - 更长远的规划是用主题乐园组织起县域第二产业的引擎,在家门口建设玩具制造、游乐设施等生产线,目标是成为乐园产业之都[28] - 2026年的明确目标是实现4,000万游客、200亿元收入,通过系统运营让乐园从单打独斗转向全域联动的目的地[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