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商业应用

搜索文档
机器人跑马拉松,累到“断腿”的是工程师
创业邦· 2025-04-19 18:24
人形机器人马拉松的核心意义 - 马拉松比赛是对人形机器人基础能力的验证,测试其长时间、连续、自主的运动能力,暴露关节结构、能耗效率、散热能力和运动算法等问题 [4] - 实验室完美条件无法模拟现实路况的复杂与不可控,马拉松是产业落地的第一道门槛 [4] - 比赛不仅是竞技,更是行业展示平台,不同企业可展示优势与短板,形成PDCA循环优化 [6] 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 关节设计分为谐波关节、行星关节和直线关节三种方案,减速比直接影响输出效率和响应能力 [12] - 散热是关键挑战,运动强度大的机器人电流大,发热量可达普通方案3-4倍,需优化热管理 [13] - 结构稳定性面临金属疲劳问题,长时间高频运动易导致结构件松动或损坏 [17] - 通信干扰问题突出,多机器人同时运行易造成系统级别干扰 [19] - 减速阶段算法难度更高,需要双脚同步发力保持平衡 [22] 人形机器人的独特价值 - 人形结构更适合进入人类环境,能直接适配现有社会设施,改造成本低 [24] - 统一形态有利于规模化生产,"双足+两臂"可成为标准化工业形态 [26] - 人类行为数据可直接用于训练人形机器人,数据迁移效率高 [27] - 马拉松推动行业迈过"能动"门槛,建立基础运动能力标准 [38] 产业应用前景 - 马拉松能力可迁移至安防、配送等需要长时间运行、复杂路况的场景 [29] - 未来机器人形态将高度定制化,人形平台需根据不同行业需求二次开发 [29] - 人形机器人推动产业链对"复杂智能"的重新构建,关键模块会向下沉淀 [32] - 机器人大脑系统正处于快速进化期,未来1-2年将迎来飞速提升 [36] 商业模式与投资逻辑 - 技术需与实际场景对接形成闭环,中国产业基础完善、应用场景丰富 [34] - 成功的应用带动技术成熟,成熟技术提升应用效率,形成正反馈 [34] - 硬件本体和小脑能力将趋标准化,大脑与场景适配成为下一阶段比拼重点 [38]
已老实
猫笔刀· 2025-02-28 22:24
今天跌这么一下,好不容易攒起来的一点队伍又差不多要散了。过去20天磨磨唧唧涨起来的那点空间, 今天一天就跌没了,看了一眼几大指数,基本都回到2月7日收盘的水平。 至于下跌的原因,总结起来有好几条。 1、特朗普昨晚突然宣布再对中国加税10%,注意是在之前10%的基础上,再次加码10%,也就是说到3 月4日的时候,今年新增关税加起来是20%。这可能是今天最大的实质利空,市场对此是缺乏足够准备 的。 今天能明显感觉到外资大幅净流出,最典型的就是香港中概股,在南下资金116亿净买入的情况下依然 大跌5.3%,原先热热闹闹的氛围一下子被冰水浇了个透心凉。 2、传闻ipo要放开尺度,这个是昨天的小作文,我不好判断究竟对市场起到了多大的负面影响,但既然 今天跌的惨,就先列上。 3、高盛出了一份研报,是分析师去往机器人企业调研后的判断,认为目前的机器人功能上很局限,2-3 年内无法落地,他预期要5-10年才有可能商业应用。机器人板块今天暴跌7%,顺带把科技板块也都带 崩了。 我这个周末会出远门,带老婆去香港一趟,主要行程是看3月2日在红磡体育馆的陶喆演唱会。 这事是年前就定下的,香港的小伙伴和我说他有路子能买到票,问我看不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