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机场无障碍环境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让出行“无碍”更“有爱”——解读《运输机场旅客航站区无障碍环境规划建设指南》
中国民航网· 2025-05-16 22:59
行业背景与政策驱动 - 中国残疾人总数超过8500万 60岁及以上人口达3亿 民航潜在服务对象数量将持续增长 [3] - 2020年民航局发布《民用机场旅客航站区无障碍设施设备配置技术标准》 2023年《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实施推动新指南编制 [3] - 指南编制组调研中国残联等专业机构及全国机场 参照七类残疾人群体需求 兼顾老年人等特殊旅客 [7] 指南核心内容与创新 - 提出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 覆盖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各阶段 强调"用户为先"原则 [5][7][9] - 将航站区划分为落客区、值机区等十几类区域 明确各区域无障碍设施配置标准 [9][14] - 建议优化航站楼空间设计 减少楼层转换 设置自动步道/电瓶车 缩短特殊旅客步行距离 [14] - 创新提出无高差行李托运设备 加宽无障碍通道 设置独立安检空间等场景化解决方案 [9][15][17] 技术应用与服务升级 - 鼓励引入智能轮椅、导盲机器人等新技术 应对未来多样化需求 [24] - 建议采用通用设计理念 整合无障碍与公共设施 提升空间利用率与服务包容性 [23] - 强化多单位协同 要求机场管理机构与航空公司等签署服务协议 确保全链条衔接 [18][21] 用户体验优化方向 - 针对登机桥高差、照明眩光等细节提出安全改进方案 [20] - 提供语音提示、盲文标识、闪烁装置等多模态信息获取方式 [14][23] - 设置多功能母婴室、低位服务柜台等设施 覆盖哺乳、护理等细分需求 [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