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零售精品化

搜索文档
机场越来越像奢侈品商场,“精品化”能否成为突破口?
虎嗅APP· 2025-03-23 18:11
文章核心观点 随着出境游与入境游的双向奔赴,机场零售业务开始向多元零售方向转变,机场正摆脱“中转站”角色,成为自带消费流量的商业空间,但机场零售转型和升级面临诸多挑战,不同机场应根据自身定位和客群制定招商标准,未来机场零售竞争不只是精品化这么简单 [2][14] 分组1:机场零售现状与消费人群 - 深圳第三家爱马仕门店选在宝安国际机场,该机场正升级改造零售业务,除爱马仕外,Louis Vuitton也在围挡,目前已有Gucci等品牌入驻 [1] - 去年深圳宝安机场客流量首次突破6000万人次,成为内地第四个突破6000万量级的机场 [2] - 上海虹桥机场T2航站楼商业资源可与奢侈品商场媲美,“一线品牌大道”凑齐众多品牌,超70%店铺为品牌直营 [3] - 机场渠道是完美消费空间,疫情后吸引大量奢侈品品牌,除奢侈品外,精品护肤和运动品牌也陆续入驻 [5] - 机场店定价与城市零售店专柜无区别,商务人群是主要消费人群,部分奢侈品机场门店因“人少、货全”提升购物体验受青睐,一些机场店服务体验向SKP看齐 [5] - 不同人群在机场消费需求不同,商务人士会买伴手礼等,家庭旅客对送礼、电子产品等有需求,迪士尼在部分机场成常驻品牌 [6] 分组2:新加坡和香港机场模式及借鉴情况 - 全球靠“非航”业务盈利的机场是少数,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和香港国际机场是典型案例,前者是“目的地化”模式,后者是“高端服务链”模式 [8] - 香港国际机场约59%收入来自非航空活动,奢侈品渗透率高,还在打造机场城;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非航收入占比接近60%,有很多游乐项目 [9] - 樟宜机场模式难直接复制,可借鉴流量池思维构建文旅消费场景;香港机场模式易本土化改造,但完全复制面临政策和市场“水土不服” [10] - 机场零售转型升级不易,受运营管理机制和市场信息影响,国内机场采取与市场化研究机构合作、与成熟机场协同等方式求变 [11][12] 分组3:机场转型发展方向 - 机场转型不只能走“精品化”道路,精品化不等于高端化,要创造场景破界,融合需求和商业模式,打造“旅行零售+公共服务区”概念 [14] - 不同机场根据地域、定位和客群有不同招商标准,国际性枢纽聚焦“国际视野”,区域性机场聚焦“本土流量” [14] - 机场成为打卡点和入境游火热带来新客群,未来机场零售竞争不只是精品化,机场要摆脱“中转站”角色,决定下一步发展方向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