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
搜索文档
今年双11果真有点东西,奢侈品消费大变样
搜狐财经· 2025-11-06 07:42
双11作为一年一度的重磅大促,很多人都选择在这时候捡便宜。甚至连奢侈品也不例外,每到这个时 节,奢品粉丝们都会把收藏已久的"心头好"一口气收入囊中。 不过,奢侈品注定不同于日常消费品。大家在按下付款键前,总免不了一番纠结与犹豫:打折是打折 了,可到底是不是正品? 熟悉行业的人都知道,中国中检是鉴定领域的顶流权威,无论是海关进出口检验,还是银行黄金、奢侈 品鉴定,它的专业度都首屈一指。如今,中检的鉴定师直接常驻唯品会的奢侈品仓,也就是说,消费者 在唯品会上买到的每一件折扣奢侈品,上架前就已经通过了最权威的鉴定机构把关。 不仅机构权威,鉴定流程也相当严格。据悉,每件商品都需由3名专业鉴定师独立交叉检验,少一人都 不能通过。与此同时,他们还会使用红外光谱仪、热导仪等高精尖设备,确保鉴定精准可靠。 这消息一出,爱买折扣奢侈品的人可算是"过年了"。毕竟再也不用额外花钱找第三方鉴定了。 网友玲玲对此深有体会。她几乎每年都会在双11入手一只奢包,但无论下单前还是下单后,心里都悬着 一根弦。"买之前要各种查证,找靠谱渠道、看商家保证;买到手后,还得继续验证——要么跑专柜, 要么找第三方做鉴定。" 不得不承认,售前售后都这么折 ...
有钱的苏州,为何没有”百亿店王”?
36氪· 2025-11-03 10:38
文章核心观点 - 苏州商业地产市场呈现宏观经济数据亮眼与微观项目表现分化并存的特征,被称为“商业百慕大”[1] - 城市发展从“单中心”模式转向“多中心协同”网络化结构,导致消费行为呈现“去中心化+价值导向+分布消费”特征[2][4] - 商业项目经历了从步行街、百货到购物中心的迭代升级,竞争极为激烈,超大体量项目虹吸效应显著[5][8][18][24] - 尽管缺乏顶级重奢购物中心,但苏州是品牌检验二级市场的优先试验地,消费基本面和中间消费力量雄厚[25][29][45] - 多个核心商圈存在商业密度过高与客群重叠问题,项目需通过精准定位、错位竞争和深度结合在地文化寻求突破[46][55][63] 苏州商业发展历程 - 2012年苏州提出“一核四城”发展战略,姑苏区合并成立,吴江撤市设区,同年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城市框架从“单中心”转向“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2] - 居民生活结构构建在“15分钟社区+30分钟通勤”逻辑上,消费行为呈现“去中心化+价值导向+分布消费”特征[4] - 商业形态迭代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0阶段(苏州印象城、久光百货)、2.0阶段(圆融星座、新光天地、诚品书店)、3.0阶段(苏州中心、狮山天街、比斯特)[5][8][18] 代表性商业项目分析 - **苏州印象城**:2009年开业,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是苏州购物中心时代开端项目,后因竞争加剧客流排名靠后(63/233),2022年转型为“多元生活力中心”[9][10][12] - **湖东商圈2.0项目**:圆融星座(6万平方米)、新光天地(8.8万平方米)、诚品生活(5.6万平方米)将苏州商业从“购物时代”推入“体验时代”,但客流排名均不在全市前列(新光天地65/233,诚品生活82/233)[9][14][15][16][17] - **苏州中心**:一期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是苏州最大商业综合体,品牌超500个,首店占比近60%,客流排名全市第一(1/233),2025年上半年营业额和客流量同比均增长10%[9][19][20] - **龙湖狮山天街**:A馆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客流排名全市第二(2/233),有效承接高新区产业与居住人口,避免商业动能外溢[9][19][21] - **比斯特购物村**:2016年10月开业,是高端精品奥莱,影响力辐射长三角,客流排名95/233[9][19][22] 品牌布局与城市消费力 - **奢侈品**:苏州拥有爱马仕、LV、Gucci、Prada、Burberry等品牌,但暂无Chanel、Dior、FENDI,是品牌从上海出发检验二级市场的过渡城市[26][27][28][29] - **商超品牌**:奥乐齐在苏州已布局4店(方洲邻里中心、昆山金鹰、绿宝广场、世茂广场),山姆会员商店在苏州有4家门店(含张家港店),盒马在苏州有13家鲜生店和22家NB店[30][31][32][33] - **餐饮品牌**:牛New寿喜烧在苏州有5家门店,小杨生煎有11家门店,苏州是沪上热门餐饮品牌外拓试验地[34][35][36] - **高化香氛**:Aesop在苏州有2家门店(仁恒仓街、苏州中心),LE LABO江苏首店于2025年3月落户苏州中心,品牌看重苏州历史文化底蕴提供的叙事空间[37][38][41][44][45] 商圈竞争格局与错位策略 - **湖西商圈**:人均商业面积29.85平方米,苏州中心客流占比达54.36%,天虹商场通过主题馆迭代和场景化编辑实现错位竞争[47][48][50] - **湖东商圈**:人均商业面积70.24平方米,竞争最激烈,待开业的苏州中环广场被要求引进至少3家超一线和17家一线奢侈品品牌[47][51][53] - **观前街商圈**:人均商业面积4.33平方米,仁恒仓街保留修复古建,约70%入驻品牌为各级首店,对远端和异地客流吸引力强[47][55] - **新区狮山商圈**:人均商业面积30.45平方米,有6个10万平以上项目,龙湖狮山天街通过改造下沉广场和引入新品牌升级[47][57][59] - **元和商圈**:人均商业面积9.88平方米,通过“未来环”天桥联动多个项目,形成五子联动、错位共荣的格局[47][60][62][63]
京东11.11品质商品直降迅速点燃消费热情 保暖服饰整体增长258%
搜狐网· 2025-11-01 16:12
活动整体表现 - 京东11.11于10月30日晚8点开启"百亿补贴日",众多商品直接降价销售 [1] - 活动开启后23小时59分钟内,平台下单用户数同比增长超117%,订单量同比增长超125% [1] - 平台自营秒送仓实现最快5分钟送达的物流效率 [1] 服饰品类表现 - 保暖服饰整体成交额同比增长258% [3] - 符合JD FASHION严选标准的羽绒服、棉家居服等商品整体成交额环比增长288% [3] - 羽绒服成交额同比增长超6倍,女士羊绒衫增长8倍,女士毛呢大衣增长5倍,男士羊绒衫增长4倍 [3] - 波司登、骆驼等知名服饰品牌增长30倍,超400家服饰品牌同比增长3倍,超1000家品牌同比翻倍 [3] - 儿童羽绒服、毛衣针织等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超6倍,FILAkids等50余家品牌同比增长超10倍 [3] - 保暖内衣、秋衣秋裤等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2倍,蕉内、有棵树等超50个品牌增长翻倍 [4] - 鞋靴品类中,德训鞋、女士毛毛拖等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翻倍,超300个鞋靴品牌增长翻倍,骆驼等品牌增长超2倍 [4] 运动户外品类表现 - 运动羽绒服、户外羽绒服成交额同比增长超8倍,冲锋衣裤等增长超4倍 [4] - 篮球鞋、徒步鞋等鞋类成交额同比增长超4倍,软壳衣裤等同比增长超3倍 [4] - 耐克、斐乐、北面等超50家运动鞋服品牌同比增长超5倍 [4] - 青少年自行车、滑雪装备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0倍,滑雪单板等同比增长超5倍 [6] - 大行、崔克等百余家户外品牌同比增长超5倍 [6] - 体育健身品类整体成交额同比增长翻倍,羽毛球、跑步机等同比增长超5倍,尤尼克斯等超50个品牌增长超5倍 [6] 美妆个护品类表现 - 水乳、香彩套装、防晒等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2倍,香彩套装等增长超2倍 [7] - 男士护肤洁面、男士水乳精华等增长3倍,护肤套装、化妆水等品类同比增长翻倍 [7] - 赫莲娜、修丽可等超50个品牌成交额同比增长10倍,海蓝之谜、娇兰等超70个品牌同比增长5倍,优色林、植村秀等超200家品牌同比增长翻倍 [7] 珠宝奢侈品品类表现 - 和田玉、珍珠、K金饰品等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超3倍,黄金吊坠、黄金手链等品类增长超8倍 [8] - 周大福、周生生等品牌增长超10倍 [8] - 奢侈品羽绒服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5倍,奢侈品珠宝、饰品品类同比增长1.5倍,MONCLER、Tiffany等超10家奢侈品品牌同比增长超5倍 [8] - 京东眼镜生态仓凭借供应链优势,成交额同比增长翻倍 [8]
唯品会与众多头部质检机构深化合作,双11前持续提升商品质量管理水平
中金在线· 2025-10-29 18:07
合作举措概述 - 公司于10月28日宣布与包括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等在内的16家国内头部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深化合作 [1] - 合作旨在借助第三方权威机构的监督与专业赋能,进一步完善公司商品质量管理体系 [1] - 合作的核心目标之一是推动“唯品会商品品质分级评价体系”的建设 [1] 合作内容与目标 - 合作将加速“品质标准共创平台”建设,针对服装环保染料、美妆成分安全性、家居耐用性等关键指标推动制定团体标准 [2] - 合作意在加强公司质量管控大数据能力,结合检测机构专业技术,实现“数字化、线上化质检协同生态” [2] - 公司希望借此推动质量管控的精准化与高效化 [2] 历史合作与现有流程 - 公司自成立以来即在商家入驻资质审核、商品质检等多方面与第三方质检机构保持紧密合作 [1] - 在商品质检环节,权威质检机构作为神秘买家下单抽检平台商品,并深入仓库从源头对商品质量进行检验 [1] - 检验监督覆盖原材料、生产工艺、成品检验等关键节点,确保商品安全性能、内在质量、标识外观等符合要求 [1] 战略意义与行业影响 - 专业高效的检验检测被视为商品合规的核心保障,也是公司守卫消费者体验、赢得市场信任、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 [4] - 10月22日,公司与中国中检宣布,中检将选派鉴定师入驻公司奢侈品仓,对奢侈品实行全检,并逐步实现鉴定报告全覆盖 [4] - 奢侈品仓全检举措被业内人士视为电商行业首创,展示了公司在保障正品、提升商品质量方面的决心 [4]
奢侈品Q3大反攻 LVMH们“回血”了
36氪· 2025-10-29 16:49
这并不只是一个巧合,两家公司的财报体现出一个类似的特点: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速均较前两个季度明显回暖,即当季度同比增速的环比改善。 10月15日,LVMH公布三季度经营数据后首个交易日,股价随即暴涨超10%。 10月23日,开云集团公布三季度经营数据后,上演了同样的戏码,股价暴涨近9%。 这被市场解读为奢侈品行业边际回暖的重要信号,那么,这一判断是否准确?几家奢侈品巨头的财报还传达出哪些信息? 边际回暖态势明显 先对几家奢侈品企业2025Q1-2025Q3单季度的业绩进行对比(按可比口径/固定汇率计算): LVMH:公司单季度营收增速分别为-3%、-4%、1%,三季度开始,LVMH营收同比增速由负转正。 开云集团:公司单季度营收(零售口径)增速分别为-14%、-15%、-5%,三季度的营收同比虽然有所下滑,但下滑幅度较前两个季度明显缩窄。 普拉达:公司单季度营收(零售口径)增速分别为13%、8%、8%,与上一季度基本持平。 爱马仕:公司单季度营收(零售口径)增速分别为7%、9%、10%,同比增速逐季走高。 综合来看,四家奢侈品企业均在三季度取得了亮眼的业绩增速,除普拉达与25Q2持平外,其他企业同比增速均较前两个 ...
未来5年,我们贬值最快的不是现金,而是这4样东西
搜狐财经· 2025-10-27 13:46
宏观经济形势 -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过去两位数增长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3] - 2025年上半年CPI数据为负,预示着中国经济正步入通缩周期[3] - 恶性通货膨胀的可能性降低[3] 房产行业 - 自2022年起,中国房地产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期[8] - 全国平均房价已较历史高点下跌约30%[8] - 环京区域的三四线城市如涿州、廊坊,房价跌幅超过60%[8] - 未来五年各地房价走势将呈现分化,一线城市如上海、深圳可能面临补跌压力[9] 汽车行业 - 2025年汽车市场价格战愈演愈烈,国内外各大品牌纷纷加入[11] - 国产中档汽车降价幅度通常在2到3万元,进口高档汽车品牌降价幅度接近10万元[11] - 二手车市场受冲击,价格大幅下跌,例如某车型一年内贬值高达10万元[11] - 未来几年汽车市场各品牌预计将继续大幅贬值[11] 奢侈品行业 - 过去两年,全球奢侈品消费群体减少了5000万[11] - 高达65.9%的消费者主动减少奢侈品购买,81%的人认为其性价比太低[11] - 部分奢侈品牌如Gucci、Burberry不得不大幅降价促销[11] - 价格下跌主因是中产阶层消费观念转变及全球经济形势不佳导致需求萎缩[12] 教育行业 -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普及,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超过千万[12] - 大学文凭的价值随之快速贬值[12]
日本百货店业绩连续四年创新高
搜狐财经· 2025-10-27 13:11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日本百货店销售额达5.7722万亿日元(约合26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8%,连续四年正增长,较2019年增长3.6% [2] - 全年销售额增加3511亿日元(约合163亿元人民币),主要受日元贬值带动的高价商品热销和入境游客需求扩大推动 [2] - 2024年免税总销售额达6487亿日元(约合302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85.9%,刷新历史纪录 [2] - 行业前三名企业合计市场份额为53.14%,较上年上升0.80个百分点,市场集中度提升 [2] 龙头企业业绩 - 三越伊势丹控股2025财年总销售额为1.21万亿日元(约合56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4%,市场份额20.96% [3] - 高岛屋2025财年总营业收入为1.0327万亿日元(约合48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5%,市场份额17.89% [5] - J.FRONT RETAILING 2025财年总销售额为8247亿日元(约合38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2%,市场份额14.29% [7] 增长驱动因素 - 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日元贬值带来的入境游客消费增加,以及珠宝、手表等高价商品的销售贡献 [3] - 除入境游客消费增长外,高岛屋本土顾客销售额占整体约85%并保持稳健 [5] - J.FRONT RETAILING入境游客销售额较2019年翻倍,企业客户销售同比增长5% [7] 门店层面表现 - 伊势丹新宿总店销售额达4212亿日元(约合19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1%,创历史新高 [5] - 三越伊势丹旗下札幌丸井三越、名古屋三越、岩田屋三越等地方主力门店实现销售额增长 [5] - J.FRONT RETAILING旗下大丸心斋桥店、大丸神户店、大丸札幌店等主力门店保持良好增长势头 [7] 行业结构性挑战 - 都市圈大型百货店业绩强劲,但以地方为主要据点的中小型百货店持续面临经营压力 [2] - 在入境游客红利较少的地方城市,闭店与租户撤场等现象时有发生 [2] - 高岛屋于2024年7月关闭经营不善的岐阜店 [5]
“吃饭像穷人,穿戴像富人”韩国年轻人穷得剩下奢侈品了?
搜狐财经· 2025-10-24 21:55
市场火爆 青年主导 说起韩国奢侈品这事,总觉得挺有意思的,整个市场就像打了鸡血似的,一直在往上蹿。2025年上半 年,韩国三大百货公司的名牌货销量环比涨了7.2%,珠宝更是猛,足足12.5%。这些数据是韩国商会八 月出的报告,基于一到六月的交易单子,市场从去年低谷里爬出来了。 全球经济有点喘不过气,韩国的高端消费却稳得住,进口额同比增6.8%,欧洲品牌占大头。贝恩公司 七月份的全球奢侈品年中更新也点名了,韩国年轻消费者行为分化明显,MZ那帮人——就是80后到00 初的——拉动了入门级产品的销量,整体定价还小涨2%到3%。 韩国这市场规模不小,2024年奢侈时尚就值5.2亿美元,预计2025到2035年年均复合增长2.74%,到时候 能翻到70亿美元。 乐天百货的统计,20到30岁群体占奢侈品销量的31%,比去年多4个百分点。现代百货也差不多,25到 34岁的贡献率高。亚洲日报十月份报道,MZ世代在平台上挑奢侈品牌,迪奥最受欢迎,27.3%的票 数,Coupang Eats的使用率都快破50%了,这帮人花钱不光买东西,还爱分享品味。 人均消费这块儿,韩国稳坐全球头把交椅,325美元一个头,远超不少国家。摩根士丹 ...
中检鉴真首次常驻电商仓库,与唯品会创立“售前鉴真”新模式
国际金融报· 2025-10-24 19:29
行业趋势与挑战 - 电商奢侈品行业的底层逻辑正经历深刻重构 [1] - 2024年中国奢侈品假货市场规模达到约2000亿元 [6] - 中国市场奢侈品假货可见度是真货可见度的6倍 [6] - 整体消费市场及高端消费品领域景气度较前几年有所回落 [6] - 出现明显消费分化现象,高价或超高端消费品销售增速放缓,但用户对品牌价值的认同和性价比追求依然稳固 [6] 合作模式创新 - 唯品会与中检鉴真持续深化合作,将权威鉴定前置至仓储环节,对高端消费品进行全检 [1][2] - 中检鉴真在唯品会湖州、郑州两大仓储基地设立驻场鉴定,派遣专业团队常驻现场 [1][7] - 合作采用"驻仓鉴定"模式,属行业首创,借助高倍显微镜、金属探测仪等尖端设备进行鉴定 [1][7] - 在未来1到2年内,逐步实现每个售出奢侈品都带有中国中检鉴定报告,达到"一物一鉴一码" [1] - 所有鉴定流程由中检独立完成,平台不参与任何环节,确保公信力 [7] 合作成效与消费者影响 - 挂有中检鉴定报告的商品,其转化率与点击率显著高于未挂标商品 [7] - 用户在评价中主动展示中检标签,并在问答区将其作为正品凭证进行传播,形成信任闭环 [7] - 合作通过"全检挂标"方式有效打消用户对网购高端消费品的疑虑,大幅提升信任感 [2] - 结合实惠价格,使用户能够以更低成本买到品牌正品,实现"好品牌、保真、价优"的购物体验 [2] - 此举旨在增强用户心智占领和长期信任积累,而非直接体现为短期复购 [7]
电商奢侈品,告别自证时代
搜狐财经· 2025-10-23 20:31
行业合作模式创新 - 中国中检宣布入驻唯品会奢侈品仓,对所有高端消费品进行全检,实现一物一鉴一报告[3] - 合作模式为奢侈品电商消费从"售后求证"跨越到"售前全量鉴真",中检派驻鉴真师入驻唯品会进行全量三次交叉鉴定[4] - 这是电商行业和奢侈品行业的首次尝试,创造了首例向中检完全开放奢侈品仓、首例由中检鉴定师全检、首例全部附带中检鉴定报告等多个行业首例[32] 奢侈品鉴定市场现状 - 2024年中国奢侈品假货市场规模达到约2000亿元,假货可见度是真货可见度的6倍[6][7] - 2022年5月出现奢侈品品牌专柜售假新闻,导致消费者对专柜信任度下降,蜂拥前往中国中检验货[5] - 2025年中国中检奢侈品鉴定业务快速增长,成为国内最受信赖的鉴定机构[8] 中国中检行业地位 - 中国中检是国资委旗下100家一级央企中唯一在"检验、检测、认证、标准、计量"领域的央企[13][14] - 中检鉴定师培训通过率不足10%,有鉴定师连续考了七次才毕业[15] - 中检的鉴定报告直接影响奢侈品的公允价值,同一款包挂中检报告与未挂可能相差数百元[16] 奢侈品消费信任困境 - 消费者对电商平台存在天然不信任,唯品会客服接到最多投诉是关于低价商品真伪问题[23][24] - 奢侈品折扣可低至3折,但平台自证清白的"自证困境"难以解决消费者信任问题[25] - 中检作为第三方权威机构介入,可解决平台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信任困境[26][30] 奢侈品鉴定技术体系 - 鉴定师需要掌握上万个知识点,仅名酒鉴定就有287页培训材料,平均每页4-6个鉴定要点[33][34] - 鉴定知识体系每年至少更新20%,需要持续跟踪仿品新招数和新款差异[35] - 鉴定需配备高倍显微镜、红外光谱仪、热导仪等专业设备,每件商品需经过三名以上鉴定师交叉鉴定[37][38] 合作实施细节 - 中检与唯品会搭建正品样本库,汇集不同时期款式正品和仿品用于对比研究[36] - 唯品会奢侈品仓配备至少15名鉴定师和全套专业设备[38] - 合作计划在未来1到2年内实现每个售出奢侈品都带中检鉴定报告,实现"一物一鉴一码"[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