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死亡旅游
icon
搜索文档
安乐死:一种仁慈的选择?
虎嗅· 2025-07-01 12:09
安乐死立法阻碍因素 - 立法核心阻碍在于生命权是否可放弃以及家庭压力导致非自愿选择[11] - 宗教因素在美国保守州成为主要反对原因 认为生命神圣不可侵犯且苦难具有净化作用[16][17] - 需要建立在法治环境前提下 否则讨论无意义[9] 国际安乐死实施模式 - 瑞士和英国采用协助安乐死模式 设有严格流程控制[12] - 流程包括多次医学评估 心理评估 申请冷静期以及必须本人执行[13] - 英国模式限制更严格 仅限成年人 绝症患者且明确自愿[30] 英国立法动因分析 - 英国医保体系NHS免费但入不敷出 面临严重财务压力[26][27] - 绝症末期治疗成本高昂 延续八九十岁患者寿命两三年需花费几百万医疗资源[28] - 通过法案既可减轻患者痛苦 又能为国家节省医疗开支[29] 医疗经济影响 - 英国预计通过死亡旅游产业既能节省开支又能创造收入[31] - 全球医疗体系普遍采用国家与个人共同承担模式 个人支付部分起到医疗资源使用刹车作用[31] - 中国医疗水平领先但面临老龄化带来的医保体系冲击[32] 社会观念演变 - 社会逐渐形成共识 认为人生末期痛苦没有意义 该观念认可度需达60%-70%才可能推动立法[19][20] - 新兴思潮更关注拓展生命深度而非长度[47] - 医疗从业者普遍认同应提前思考生命终点选择 部分医生主动选择不抢救方案[44][45] 实施标准争议 - 反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非绝症患者使用安乐死 担心偏离初衷[5][38] - 需防范滑坡效应 即从绝症患者向非绝症人群扩大适用范围[39] - 支持将适用标准严格限定于医生确认存活时间仅数月的绝症患者[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