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气候危机应对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中亚机制秘书长孙炜东就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的致辞接受乌媒采访
环球网· 2025-11-05 11:04
会议背景与意义 - 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开幕 有19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2800多名代表参加[1] - 此次会议是近40年来该大会首次在巴黎以外的城市举办 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乌兹别克斯坦文化及发展成就的认可[3] 国际合作倡议 - 乌兹别克斯坦总统提出深化国际合作的倡议 包括发展教育 推广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应对气候危机和反对虚假信息传播[4] - 乌兹别克斯坦正加强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修复 重视青年发展和女性领导力提升 缩小数字技术鸿沟[4] 中国-中亚合作成果 - 中国-中亚机制成员国欢迎教科文组织在撒马尔罕举办大会 认为将有力促进文化 教育和科技合作[5] - 六国元首签署的宣言表示将共同举办活动促进文明交流 开展联合考古 文化遗产保护修复 博物馆交流及流失文物追索返还等合作[5] 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合作 - 中国 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共同申报的"丝绸之路 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于2014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6] - 自2019年起 中国 乌兹别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四国联合开展费尔干纳盆地考古与学术交流活动[6] - 2023年4月 中国和中亚五国在西安共同为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揭牌[6] - 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在双边领域积极推进联合考古以及希瓦古城等历史古迹保护修复工作[6] 教育领域合作与展望 - 乌兹别克斯坦提出举办世界职业教育峰会的倡议 中国在国际教育年会上介绍了同中亚国家的职教合作成果及该倡议[7] - 中国-中亚机制秘书处正研究同陕西省方面共同设立中国-中亚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中心[7] - 中国和中亚五国正在积极落实六国元首重要共识和峰会成果 共绘人文交流新画卷[7]
告别污水,今夏在干净的塞纳河畅游
环球时报· 2025-09-12 20:19
塞纳河水质改善项目 - 巴黎及周边地区投资14亿欧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以改善塞纳河水质 包括升级污水处理系统和建造容量5万立方米的巨型水库用于暴雨期间储存雨水 减少未经处理的水流入河流[2] - 塞纳河鱼类种类从20世纪70年代的3种增加至30多种 反映水质改善和生物多样性提升[2] - 项目目标包括停止污染河流 改善水质 促进生态系统重建 不再背弃塞纳河[3] 城市清凉网络建设 - 巴黎开放塞纳河作为免费公共浴场 系该市一个多世纪以来首次 服务近10万名游泳爱好者[2] - 建立"清凉网络"包括建设浴场或绿地 帮助人们消暑 应对全球气温上升[3] - 其他欧洲城市如阿姆斯特丹已引入类似河水浴场 伦敦计划到2034年开放泰晤士河部分河段供游泳[3] 巴黎可持续城市计划 - 实施"自行车计划" 在街头铺设数百公里自行车道[3] - "城市农业计划"将废弃空间改造成屋顶农场[3] - 自2020年以来巴黎已种植超过10万棵树[3] - "巴黎海滩"计划将交通拥堵的河岸道路改造成夏日海滩[3] 项目影响与推广 - 未收到来自游客的负面反馈 大巴黎其他地区已申请开放各自游泳场所[4] - 法国其他地区活动人士受启发组织群众游泳活动 呼吁将城市水域改造成可游泳浴场[4] - 塞纳河游泳项目及河流未来前景光明[4] - 巴黎经验表明修复工业化和城市化对水道的破坏是可实现的 且具象征意义 证明其他地区也可行[3]
欧航局成功发射首颗第二代MetOp气象卫星
新华社· 2025-08-13 17:13
发射任务与卫星配置 - 欧洲航天局成功发射第二代MetOp气象卫星首颗A型卫星MetOp-SG-A1 由阿丽亚娜6型火箭执行并进入预定轨道 [1] - 卫星搭载六类先进仪器 包括新一代红外大气探测仪 微波探测仪 多光谱成像辐射计 新型多视角多通道多极化成像仪 无线电掩星探测仪及哥白尼计划哨兵-5光谱仪 [1] - 任务计划部署三对共六颗卫星 每对含A型和B型卫星 配备互补仪器 下一颗配对卫星MetOp-SG-B1预计明年发射 [1] 技术性能与数据应用 - 卫星系统确保未来20多年持续提供极地轨道全球观测数据 用于天气预报和气候分析 [1] - 观测精度和分辨率较第一代MetOp显著提升 新增测量能力以拓展科学研究范围 [1] - 欧洲气象卫星开发组织负责地面系统建设 卫星运营及向全球气象用户提供数据 [2] 社会经济效益 - 极端天气过去40年导致欧洲损失数千亿欧元并造成数万人死亡 风暴 热浪和野火为主要灾害类型 [2] - 新一代卫星为成员国气象服务提供更强大工具 用于拯救生命 保护财产及增强气候危机应对能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