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
搜索文档
“高质量发展中国行·新时代的气象万千”网评引导活动在江苏启动
新华网· 2025-10-14 11:40
活动概况 - 活动名称为“高质量发展中国行·新时代的气象万千”网评引导活动,于10月13日在江苏启动 [2] - 活动旨在通过实地采访,讲述江苏气象部门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的故事 [2] - 活动由中国气象局办公室主办,中国网、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和江苏省气象局共同承办 [3] 参与方与行程 - 参与媒体包括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中国青年网、光明网、中国新闻网、中国交通报、中国气象报、新华日报、江苏科技报等记者及网络正能量人士 [2] - 采访团将深入南京和苏州两地,近距离感受江苏气象的“精密”、“精准”与“精细” [2] 行业应用与现代化成果 - 探访强对流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服务的创新做法 [2] - 考察气象数据助力长江“钻石水道”安全通航的显著成效 [2] - 了解气象数据、信息、产品为低空经济“保驾护航”的实践,包括无人机在精细化气象保障下作业 [2] - 展示气象服务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如蟹农“看天养蟹”的新变化 [2] - 活动将通过网络传播形式,展现气象现代化建设成果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2]
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加快推进
人民日报· 2025-10-12 12:27
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 - 气象科技实力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部分领跑的飞跃,数值预报模式自主可控,风云卫星、北斗探空等技术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 [2] - 建成由9颗风云卫星、842部天气雷达、9万多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组成的陆海空天一体化综合气象观测系统 [2] - 灾害性天气监测率提升到83%,强对流天气预警时间提前13% [2] - 建成新一代气象超算系统和气象大数据云平台,数字孪生大气建设初具规模 [3] 气象预报精准化与服务精细化 - 建成“无缝隙、全覆盖”智能数字气象预报业务体系,可提前3至7天预报区域性暴雨等过程,提前15天预测全国性天气过程,提前6个月预测全球气候异常事件 [3] - “十四五”时期预报准确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3] - 气象部门向全社会共享12类100余种气象数据产品,服务全球153个国家和地区、全国21个行业 [3] - 精细化气象服务覆盖全国5万多个景点,提供17类健康气象预警产品 [9] 防灾减灾成效 - 全国各省(区、市)均制定政策将气象预警作为应急启动关键条件,建立28个部门成员组成的气象灾害预警服务部际联络员会议制度 [4] - 探索建立递进式气象服务模式和高级别预警“叫应”机制,实现预警信息精准直达基层 [5][6][7] - 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比例平均下降0.12个百分点 [9] - 云南省怒江州通过递进式气象服务和“叫应”机制支持成功转移避险3904人 [7] 气象服务经济社会成效 - 气象服务覆盖国民经济70余个行业大类,数字气象融入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 [9] - “十四五”时期全国人工增雨雪作业累计增加降水约1677亿吨,人工防雹作业减少经济损失约603亿元 [9] - 冬小麦干热风预警助力粮食增收83亿斤 [9] - 2024年全国气象高质量发展指数较2020年提升18.35% [1] 国际合作与全球服务 - 风云气象卫星为全球133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十四五”时期访问风云卫星应用服务平台的国家和地区增长107% [10] - 自主研发的气象早期预警系统已落地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亚等国家,超过40个国家在“云”上使用 [10] - 发布全民早期预警中国方案“妈祖(MAZU)”,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定制式预警系统 [10][11] - 承担27个世界气象组织全球或区域气象中心职责 [10]
赵一德赵刚与中国气象局局长陈振林一行座谈
陕西日报· 2025-09-24 08:27
合作背景与目标 - 双方高层于9月23日在西安举行座谈,旨在深化合作[1] - 合作契机为人民气象事业创建80周年[1] - 共同目标是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气象赋能经济社会发展能力[1] 重点合作领域 - 持续深化气象重大项目建设合作[1] - 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合作[1] - 推进专业化人才培养合作[1] - 推动更多气象科技成果转化应用[1] 合作意义与定位 - 气象事业被定位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事业[1] - 气象现代化被视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 - 合作旨在为陕西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提供坚实保障[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