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继承人范围

搜索文档
北京一女士去世无子女,亲戚分割100多万元,400余万元房产收归国有!律师解读
新浪财经· 2025-08-05 16:57
遗产继承案例 - 北京张女士因病离世留下100多万元现金和一套价值400余万元的房产,法院判决现金由亲戚共同继承,帮扶较多的亲戚继承20%份额,其余亲属分别继承10%,房产收归国有[2][4] - 上海一位老人猝死后留下430万元和一套房产,法院判定堂弟继承130万元,其余收归国有[2] - 两起案例均因被继承人无配偶、子女、父母且未立遗嘱,符合民法典关于无人继承遗产收归国有的规定[3][6] 遗产分配法律依据 - 民法典第1131条规定:继承人以外的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可分得适当遗产,法院需根据扶养时间、经济成本等综合认定[10] - 民法典第1160条明确无人继承遗产归国家所有用于公益事业,房产因价值过高(400万元)超出合理补偿范围被收归国有[11] - 旁系亲属需证明实际扶养行为(如长期送医、病历签字)才能参与分配,日常走亲戚不构成法律意义上的扶养[5][10] 民政部门管理机制 - 上海2024年出台文件细化遗产管理流程:委托专业机构核查财产、法院确认无主后拍卖房产注入财政专户,资金专项用于扶贫济困等公益领域[12] - 当前法律对民政部门处理复杂遗产问题(如税务、债务)缺乏操作细则,需进一步量化规定[9] 遗嘱订立趋势 - 中华遗嘱库数据显示近十年遗嘱订立平均年龄从77.43岁降至67.82岁,60岁以上人群主要财产为不动产(占比最高)和银行存款[13] - 2023年60-70岁老年人遗嘱订立比例达60.07%,未婚人群订立遗嘱44.63%是为照顾父母[13] - 中华遗嘱库推出免费指定遗产管理人服务以降低继承纠纷风险[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