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浪能发电

搜索文档
浪涌生绿电 深海养“白金”——探访广东珠海半潜式波浪能养殖平台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08 09:00
海洋能技术创新与深远海养殖应用 - 波浪能发电技术实现高效俘获和转换 通过研发波浪能高效俘获系统、蓄能型液压转换系统及深海恒张力锚泊系统 解决能量输出不稳定和抗台风技术难题 [6][7] - 半潜式平台设计提升抗风浪能力 采用钢结构与渔网合围的深水网箱结合灵活锚泊系统 使平台在18级超强台风下保持稳定姿态和正常电力供给 [9][10][11] - 多能互补供电系统集成波浪能发电60千瓦和太阳能发电60千瓦 配备储能设备 实现24小时绿色供电 满足养殖平台自动化设备及生活用电需求 [3][5][9] 智能化深远海养殖模式升级 - 养殖平台配备自动投饵、活鱼传输、水质监测及视频监控系统 实现远程实时监控和养殖生产自动化 大幅减少人工投入 [3][5] - "澎湖号"养殖水体1.5万立方米 相当于10个传统重力式网箱 养殖工人由5人降至2人 "格盛1号"养殖水体3万立方米 相当于18个传统网箱 运维人员由9人降至3人 [3] - 采用无人机精准投喂和5G智能渔业管控系统 结合冷库储饵技术 克服风浪天气影响 保障养殖作业连续性 [3][5] 经济效益与产业化成果 - "澎湖号"成功完成首例跨年度长周期养殖试验 单批收获15万斤赤嘴鳘(约75吨) 成活率和生长速率在极端海洋环境下保持高位 [4] - 半潜式养殖平台已形成商业应用规模 直接新增装备产值近20亿元 覆盖广东"海威系列"、福建"闽投系列"及海南"普盛系列"等沿海项目 [11] - 深远海养殖品种高附加值化 赤嘴鳘养殖周期18个月 个体从3斤增长至超20斤 章红鱼达到刺身级标准 单次投苗4万余尾 [4][5] 政策支持与技术发展历程 - 国家海洋可再生能源资金自2010年设立 重点支持示范工程和关键技术装备产业化 推动发电装置从10千瓦提升至兆瓦级 [6][7][8] - 2019年《关于推动海洋能规模化利用的指导意见》发布19项任务措施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和资源潜力核算 [1] - 兆瓦级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日发电量达2.4万千瓦时 相当于3500户家庭日用电量 标志技术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 [7] 未来发展方向 - 研发海上浮式"波风光储"多能互补平台 实现波浪能、风能、太阳能共享海域和基础设施 降低综合用海成本 [11] - 推进养殖加工一体化和高端渔旅产品开发 提升平台多元利用经济效益 吸引更多资金参与深远海开发 [11] - 拓展波浪能技术在海洋观测仪器原位供电等领域的应用 形成纯养殖平台、渔业工厂及高端渔旅三大产品系列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