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消费
搜索文档
珍惜还在炸鸡排的“鸡排哥”
虎嗅· 2025-10-05 09:41
网红“鸡排哥”现象分析 - 网红“鸡排哥”在国庆假期期间工作强度极高,从下午2点半工作至晚上10点,期间仅饮水一次、上厕所一次,表现出极度疲惫 [1][2] - 其走红后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在38度高温下排队6小时等待,主要目的是为了打卡合影或拍摄短视频 [4] - 该现象被描述为“全网挣钱最累的网红”,凸显了流量经济下个体工作者的高强度付出 [3] 流量经济与情绪价值 - 流量经济的核心在于注意力稀缺,当信息变得廉价时,注意力就变得珍贵,导致流量捕手集中涌向热点人物所在地 [5] - “鸡排哥”通过独特的语言艺术提供情绪价值,例如询问顾客“你是否已经拥有了塑料袋”或夸赞顾客“你们是时装模特吗”,创造了戏剧性和互动感 [6][7] - 观众从排队辛苦的场景中获得“优越感”,这种情绪价值类似于短剧让人沉迷的心理机制,即通过对比产生自我满足 [5] 内容创作与用户参与 - 用户对热门话题的深度参与能带来组织归属感,例如在社交平台发布与“鸡排哥”的合影,效果类似于消费热门潮玩LABUBU [10][11] - 内容真实性成为关键优势,“鸡排哥”未被发现负面过往或言行不一,在镜头前保持了自然状态,这与真人秀明星常出现漏洞形成对比 [12][13] - 现场意外事件增强了内容生动性,例如一名浓妆女士强行蹭流量时,“鸡排哥”以幽默回应“美女,你可以打我一顿,但不能让我的顾客挡着摔了跤”,瞬间引发直播间礼物打赏 [8][9] 流量热潮的潜在影响 - 高强度关注可能改变个体原有状态,早期“鸡排哥”工作照中笑容充满松弛感,而走红后呈现紧绷状态,引发部分用户怀念 [15][16] - 流量带来的商业化机会密集出现,摊位前聚集小网红主播、拜师学艺者等,暗示其可能面临职业路径的转变 [19] - 历史案例显示,如开封王婆、菏泽郭有才等网红在走红后均未保持原有活跃场景,预示“鸡排哥”的平凡工作模式或难持续 [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