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冰研究
icon
搜索文档
涉及海冰研究、海洋生物等 我国南极科考有了新发现
央视新闻· 2025-05-13 11:31
南极科考进展 -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完成首次南极罗斯海秋冬航次探索 目前"雪龙2"号正在返航途中 [1] - 科考队针对海冰形成过程进行专项研究 观察到脂状冰、尼罗冰、莲叶冰等多种形态 发现南极以一年冰为主 北极以多年冰为主 [4] - 航次覆盖罗斯海三个关键区域:浅滩区、冰间湖区和磷虾资源丰富的底层水出流区 实际完成24个站位调查 超出原定18个站位的预期目标 [8] 极地海冰研究 - 海冰对海洋热量吸收具有调节作用 白色海冰反射绝大部分阳光 灰色透明冰则允许阳光穿透 [6] - 北极海冰对气候变化响应更显著 近年夏季北冰洋近50%海域呈现无冰状态 而南极海冰减少幅度相对较小 [6] 海洋生态发现 - 罗斯海浮游植物群落发生显著变化 硅藻成为优势种群 棕囊藻生物量急剧下降至接近检测限 [10] - 在500-1000米深水区意外捕获大量越冬桡足类 包括小型桡足类幼体 推测与深对流过程有关 [12][13] 科考综合成果 - 本次航次实现中国极地考察时空拓展 获得首份南极秋季大洋多学科考察数据 填补国际观测空白 [17] - 项目优化了极地作业流程 推动装备升级 同时培养出具备国际水准的极地调查团队 [15]
我的南极日记丨在南极布放浮标需要几步?
央视新闻· 2025-05-05 13:14
南极科考浮标研究 - 科考队员在南极罗斯海进行首个秋冬联合航次科考,布放大量浮标以研究海冰与海洋的相互作用 [1] - 冰浪浮标用于测量冰颠簸的加速度、运动特性及冰与浪的关系,实验将持续至南极春季 [3][5] - 莲叶冰浮标为新型浮标,首次布放以追踪莲叶冰季节发展阶段的动力过程,重点关注冬季海冰变化 [7][10] 浮标功能与技术 - 冰浪浮标通过卫星传输数据,研究海浪与海冰的相互作用机制 [5][10] - 莲叶冰浮标收集位置信息,通过卫星长期追踪以理解冰动力过程 [10] - 即抛式海浪漂流浮标测量海水流速,数据通过卫星实时传回国内,用于验证自主研发装备的可靠性 [12] 海冰与气候影响 - 海冰通过高反照率将太阳辐射反射回太空,减缓极地升温 [14] - 海冰作为大气与海洋的屏障,调控热交换并影响大洋环流及全球气候系统 [14] - 海浪与风力作用使海冰开裂并加速融化,同时促进冰海交界处的初级生产力及生态系统发展 [8] 国际合作与装备验证 - 中外科学家合作布放浮标,如上海交通大学与澳大利亚科学家的联合任务 [1][12] - 自主研发的即抛式浮标技术通过实测数据验证其可靠性与应用潜力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