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灾害综合防治体系
搜索文档
不惧海上“风云起”——浙江海洋灾害防御与普查成果应用纪实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12 15:08
核心观点 - 浙江通过全域风险普查、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创新管理机制,构建了科学高效的海洋灾害综合防治体系,显著提升了海洋灾害的监测预警精度和防御能力 [3][5][9][14] 全域风险普查 - 自2020年启动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采用“1+4+N”技术框架,识别出959处海洋灾害重点隐患 [5] - 划定了28个县(市、区)的146个风暴潮重点防御区,为灾害防范提供支撑 [5] - 在2024年汛期前系统梳理形成499个主要承灾体、146个重点防御区和144处海洋灾害隐患区清单 [7] 数字化与科技应用 - 开发“海灾智防”数字化平台,采用“一舱三子”架构,实现监测预警、风险研判和应急联动的全闭环管理 [9] - 2024年10月建成启用杭州湾海上综合观测平台,实现针对台风风暴潮等灾害的24小时实时监测 [10] - 2024年11月“浙江省近海-近岸海浪数值预报系统建设项目”通过验收,提升海浪灾害预警预报自主化水平 [10] - 针对赤潮灾害,打造多源监测网络,实现72小时预警报和漂移轨迹预测 [11] 预警预报能力提升 - 累计建成132个海洋观测站点,观测网密度居全国前列 [14] - 依托四级海洋智能网格预报体系,预报精度由50千米提升至5千米,预报时效由3天延长至7天 [14] - 风暴潮和海浪预警报准确率提高到84%以上 [14] 管理体系创新 - 创新设立“五清单”“三报告”工作机制,并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海洋灾害防御工作的实施意见》 [14] - 在全国率先划定公布146个乡镇级风暴潮重点防御区,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协同风险防控体系 [14] - 将海洋灾害风险普查成果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应用技术要点并写入市县级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