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洋灾害防御
icon
搜索文档
完善预警监测体系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场活动五省经验交流摘登之辽宁篇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6-10 10:21
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和防灾减灾工作 - 辽宁省全面推进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及防灾减灾工作 助力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 筑牢海洋生态安全屏障 加快推进海洋强省建设 [3] - 省委省政府制定《关于推动新时代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意见》 明确健全海洋监测和预警机制 实施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生态系统 [3] - 组织编制《辽宁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2021-2035年)》 构建陆海协调 人海和谐的海洋空间格局 统筹生态保护与防灾减灾 [3] - 省政府印发《辽宁省海洋灾害应急预案》 成立应急指挥部 加强海洋灾害防御工作组织领导 [3] 海洋生态预警监测机制 - 制定《辽宁省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方案》 推进8大典型海洋生态系统 18个重点区域现状调查 开展104个省控站位近海生态趋势性监测 [5] - 编制辽宁省管辖海域生态类型清单 绘制海洋生态分类分区图 常态化开展盐沼 草床碳汇监测 完成全省蓝碳生态系统碳储量本底调查 [5] - 印发《关于加强赤潮绿潮等海洋生态灾害预警监测工作的通知》 细化工作流程 压实市 县属地责任 完善生态预警监测及应急响应工作机制 [5] - 2024年首次发布全省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公报 显示辽宁省近岸海域海水状况较好 [5] 海岸带保护修复与防灾减灾 - 组织实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 海岸带保护修复 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等33个修复项目 种植翅碱蓬32 62平方千米 恢复植被590 77公顷 清理互花米草20公顷 [7] - 整治修复滨海湿地5530 03公顷 海岸线77 63千米 逐步扭转海岸带生态受损趋势 提升海洋碳汇和抵御灾害能力 [7] - 盘锦市实施辽河干流防洪提升工程 新建堤防947 7米 防洪标准提高到200年一遇 营口市实施7 9千米堤坝加固工程 增强低洼地区防潮御浪功能 [7] - 创建大 小长山岛 獐子岛 大王家岛等首批"和美海岛" 示范引领海岛地区加强生态保护 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7] 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 组织省直26家成员单位编制应急预案配套方案 完善海洋灾害应急处置体系 [9] - 辽宁省自然资源厅会同省减灾办 省应急厅强化海水倒灌灾害防范措施 完成新一轮警戒潮位核定工作 蓝色潮位值平均增高3 3厘米 [9] - 采取岸段巡查 无人机航拍 卫星遥感 雷达监测 船舶观测等多种手段 形成立体化海冰观测体系 [9] - 实施海洋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国债项目 岸基观测站点平均间隔缩小至13 68千米 构建陆-海-空-天立体观测网 一体化数据传输网 [9]
不惧海上“风云起”——浙江海洋灾害防御与普查成果应用纪实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12 15:08
编者按:在我国漫长的海岸线上,浙江、福建两省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积极的创新实践成为了观察中国海洋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窗口。这里是直面海 洋灾害的前沿,台风带来的风暴潮、海浪,考验着预警、应急和灾后恢复的每一个环节。这里也是海洋防灾减灾的"创新实验室",两省从政策、科技、组织 管理多角度入手,在一次次直面海洋灾害的应对中,探索出既有各自特点,又有共性意义的方案。 全域普查 构建灾害风险"立体画像" 海洋灾害,作为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其危害不容小觑。浙江作为我国沿海省份之一,面临着风暴潮、海浪、赤潮和海平面上升等多种海洋灾害 的威胁。为全面摸清海洋灾害的风险底数,自2020年,浙江全面启动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对全省海洋灾害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评 估。 在这场海洋"体检"中,浙江省自然资源厅依据国家统一编制的实施方案和技术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形成了"1+4+N"技术框架(1套省级实施方案;风 暴潮、海啸、海浪、海平面上升等4类致灾要素;海岸防护工程、渔港、海水养殖区和滨海旅游区等N项重点隐患调查评估),组建由十余家技术单位组成 的技术团队,开展系列技术培训,确保普查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