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不良资产处置

搜索文档
蚂蚁消金再转6亿不良资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8 07:49
蚂蚁消金不良贷款转让 - 蚂蚁消金挂牌转让6亿元个人不良贷款资产包,涉及12万户借款人,起拍价7210万元仅为未偿本息总额的1折出头 [1] - 资产包逾期时间较短(加权平均335.8天/约11个月),但已被全额计入"损失"类,反映机构对回收预期不乐观 [1] - 借款人平均未偿本息余额5000余元,均为纯信用贷款且未进入诉讼程序,呈现"小额多贷"特点(人均2.62笔贷款) [1] 消费金融行业不良资产转让动态 - 2025年5月多家持牌消金公司合计转让不良资产规模超75亿元,涉及南银法巴、中银、北银、招联等机构 [3] - 中银消金单月挂牌20个不良资产包合计21.7亿元,近20亿元资产以1折起拍,此前4月曾流拍 [4] - 中银消金资产包特点:逾期跨度3个月至5年、质量劣后(次级/损失类为主)、按行政区划分包(覆盖广东等省份) [4] 不良资产市场特征 - 当前消金不良资产市场接受度低迷,多个资产包折扣率低于1折,反映市场估值谨慎 [5] - 地方AMC对区域化分包资产更青睐,因具备本地司法资源和催收经验优势 [5] - 投资者需重点评估批量立案难度、回收潜力与处置成本,尽管转让价格已处于低位 [5] 行业规模与资产质量 - 2024年31家持牌消金公司总资产达13747.31亿元创历史新高,但不良压力同步凸显 [7] - 中银消金2022-2024年不良率从2.80%升至3.56%,不良贷款规模从17.28亿元增至27.92亿元 [7] - 行业多数机构不良率维持在2%-3%区间,规模扩张与不良攀升呈正相关 [7] 行业格局分化 - 蚂蚁消金(3137.51亿元)、招联消金(1637.51亿元)领跑行业,前7大机构合计资产8270.63亿元占全行业60%份额 [8] - 头部机构凭借资金成本和技术优势消化风险,中小机构面临生存压力 [8] - 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风险管控为核心的发展模式,监管趋严加速分化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