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个人消费贷款
icon
搜索文档
银行业零售资产业务:特征剖析与应对之策|银行与保险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7-26 17:38
我国商业银行零售资产业务表现 - 2024年银行业零售资产业务整体承压,呈现规模增幅降速、收益率下滑、不良率上升特征,2022年以来趋势延续 [3] - A股上市银行个人贷款规模增长率从2021年前10%以上降至2022年4.89%,2024年进一步降至3.69% [3] - 个人贷款不良率从2021年前平均不超过1%升至2022年1.10%,2024年达1.51%,较2021年增长超65% [3] - 个人贷款收益率从2022年5.67%降至2023年5.25%,2024年加速下滑至4.68%,三年累计下降99BP [3] - 部分以零售业务为主的银行开始将发展重心向对公业务倾斜 [5] 零售资产业务的特性剖析 - 具有轻资本属性、风险分散优势和弱周期特征,被视为商业银行穿越周期的压舱石 [7][8] - 2024年新规强化轻资本属性:LTV≤60%的住房按揭贷款风险权重从50%降至25%,个人消费贷款从100%降至75%,合格信用卡交易者风险权重从75%降至45% [8] - 天然风险分散优势:覆盖海量个人客户及个体工商户,单户风险敞口微小,违约呈"点状偶发",资本新规设置更低风险权重体现制度认可 [9] - 弱周期特征:聚焦居民生活必需品和小微企业刚性需求,资产组合多元化形成风险对冲机制,美国金融危机期间消费贷拖欠率最高不超过5%而全部贷款达7.5% [10] 零售资产业务不振是阶段性现象 - 2022年以来表现不振主因经济环境处于供需失衡特殊阶段,呈现"供强需弱"特征 [14] - 房地产市场下行拖累经济增长,2022年4月以来消费者意愿指数和信心指数持续低于临界值100 [14] - 制造业投资增速与消费、房地产等合计增速差值显示供需不平衡度自2022年起持续大于0超1年,超出历史周期规律 [14] - 宏观供需失衡传导至零售业务:个人经营性贷款因上游中小微企业产品滞销和价格低迷导致规模下降和不良率抬升 [16] - 个体工商户支撑3亿就业,其经营压力导致就业群体收入下降进而影响个人消费贷款还款能力 [16] - 房地产市场低迷直接冲击住房按揭贷款业务规模与资产质量 [16]
上半年四川科技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0.18%
四川日报· 2025-07-26 09:32
银行业整体表现 - 截至6月末四川银行业资产17.85万亿元、负债17.26万亿元、存款余额13.9万亿元、贷款余额12.7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34%、9.35%、10.21%、11.43% [1] - 前6月四川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841.43亿元,同比增长2.96% [1] 重点领域金融支持 - 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09%,其中文旅贷款余额同比增长超19% [2] - 制造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9.46%,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16%,占全部制造业贷款比重57.6% [2] - 普惠型涉农贷款、粮食重点领域贷款、农田基本建设贷款余额较年初分别增长6.35%、29.38%、35.30%,新发放普惠型涉农贷款年化平均利率较2024年下降45个基点 [2] - 三大粮食作物保险前6月提供风险保障207.7亿元,累计赔款支出7989.36万元、受益农户36.85万户次 [2] 绿色金融与科技金融 - 绿色融资贷款余额1.99万亿元,环境污染责任险累计为780家次企业提供风险保障 [2] - 科技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0.18%,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累计投放10笔、余额21.78亿元 [3] - 5家大型银行在川拟设立11只AIC股权投资基金,意向落地金额95亿元、已落地3只30亿元 [3] -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1.49% [3]
重庆: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
快讯· 2025-07-18 20:04
重庆市提振消费措施 - 重庆市政府出台《重庆市提振消费若干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 [1] - 对信用良好、有大额消费需求的客户,个人消费贷款和个人互联网消费贷款上限可阶段性提高至50万元 [1] - 鼓励金融机构对信用良好但暂时遇到困难的借款人采取无还本续贷、合理商定还款期限等措施予以纾困 [1] - 政策要求用好再贷款等工具,加大消费信贷支持力度 [1]
黄山的民宿、凉山的老菜馆拿到了贷款
上海证券报· 2025-07-05 03:00
金融机构对消费基础设施的信贷支持 - 工商银行山东分行为某国家5A级景区审批近10亿元、投放1.5亿元项目贷款,助力企业盘活存量资产 [1] - 光大银行优化"物流通"产品,覆盖网络货运、无船承运、多式联运及传统物流等多种场景,为司机、小型承运人提供网络融资服务 [1] - 建议创新信贷产品与投融资模式,发展长期限、低成本、分段投放的专属信贷产品,推动银团贷款、产业基金等多元化金融合作模式 [1] 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发展 - 建设银行个人消费贷款规模超过5900亿元,同比增长27%,针对银发客群推出"养易贷"产品,前5个月累计授信超26亿元 [2] - 浙商银行加大对新市民等群体的个人消费贷款投放,重点支持装修、购车、旅游等大额消费场景 [2] - 民生银行将个人消费贷款自主支付金额上限由30万元提升至50万元,个人互联网消费贷款金额上限由20万元提升至30万元,贷款期限最长延至7年 [2] 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未来发展方向 - 建议针对汽车、教育、旅游等不同消费场景推出期限、额度、利率各异的个性化产品 [3] - 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精准评估信用风险,强化贷后管理,监测资金流向 [3] - 简化审批流程,借助线上化手段提高效率,与商家合作搭建消费场景,提供专属优惠 [3]
建行股东会干货来了!零售信贷增速将超去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2 22:42
公司战略与经营方向 - 公司提出"以内涵式、集约式发展应对低利率环境"的战略方向,强调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聚焦结构优化和质效提升 [2] - 公司经营呈现"三稳、三优、三控"特点,即资产、负债和关键指标趋稳,资产、负债及收入结构优化,成本、风险及资本管控成效显著 [2] - 公司加快摒弃"规模情结",聚焦五大财务要素(资产、负债、资本、收入、成本),推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更加健康可持续 [2] 盈利与成本管理 - 公司将在稳收入、控成本、防风险三个方面持续发力,深化综合服务能力,把握中间业务发展机遇 [3] - 一季度成本收入比(国际准则口径)22.97%,保持同业领先优势,经营费用同比小幅下降1.1% [4] - 中间业务三大板块(零售、财富管理、对公)均呈现边际改善态势,代销基金前五个月收入同比增长27% [7] 净息差(NIM)表现 - NIM下行幅度逐步收窄,LPR下调滞后效应和贷款重定价仍构成压力,但存款利率下调红利持续释放 [5][6] - 公司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管控高成本长期存款,活期存款占比在大型银行中保持领先 [6] - 对称性降息政策和内部结构优化为NIM稳定提供支撑 [6] 零售信贷业务 - 一季度境内零售信贷余额9.04万亿元,增速1.9%,高于行业和去年同期水平(1.4%) [8] - 个人经营类贷款增长11.3%,个人消费贷款增长7.9%,是零售信贷增长主要来源 [8] - 预计2025年零售信贷增速将优于去年,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和新增保持同业首位,个人经营类贷款增速最快 [9] 业务结构调整 - 财富管理板块表现突出,代理保险业务销量恢复增长且费率企稳,托管和理财业务收入贡献预计提升 [7] - 公司将在个人经营贷款和消费贷款两类关键领域重点发力,通过结构调整保持零售贷款稳健增长 [9] - 系统部署十个方面管理体制机制优化方案,包括公司治理、客户服务、资产负债管理等 [3]
消费金融公司“拥抱变化”
36氪· 2025-06-27 11:46
消费金融行业概况 - 消费金融在现代经济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既是拉动内需的引擎,也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1] - 行业参与者包括商业银行、持牌机构和互联网金融公司,产品涵盖信用卡、消费贷款、场景分期等[1] - 全国共有31家持牌消金公司,包含多家银行系机构如兴业消金、建信消金等[2] 长银五八消金经营状况 - 2024年以4509万元转让10.39亿元不良资产包,折价率低于0.5折,这是7个月内第二次转让[4] - 2024年营收29.86亿元(同比下降7.64%),净利润3400万元(同比暴跌95.02%)[6] - 作为长沙银行控股56.66%的子公司,从"零售试验田"变为业绩拖累,反映母公司资产质量隐忧[6][8] 行业分化格局 - 2024年行业首尾净利润差距达1500倍,尾部蒙商消金净利润仅200万元[9] - 头部机构招联消金总资产1637.51亿元(同比下降7.18%),兴业消金总资产821.13亿元(同比下降5.53%)[10][12] - 中尾部机构如宁银消金(总资产598.15亿元,+31.92%)、南银法巴消金(总资产534.5亿元,+58.78%)实现逆势增长[10] 头部机构业绩表现 - 招联消金2024年营收173.18亿元(-11.65%),净利润30.16亿元(-16.22%)[13] - 兴业消金营收100.67亿元(-10.36%),净利润4.3亿元(-79.25%)[14] - 中银消金净利润同比降91.62%,上半年净亏损3.05亿元(同比降208.51%)[16] 监管与转型趋势 - 监管新规要求注册资本最低10亿元,目前仍有6家机构未达标[22] - 2024年行业掀起增资潮,方式包括利润转增、股东出资等[22] - 未来竞争将围绕"自营场景+智能风控+合规能力"展开,质量优先于规模[25] 新兴发展动向 - 蚂蚁消金贷款余额3100多亿元(+37%),主要依赖花呗和借呗内部导流[19] - 城商行系消金公司利用资金成本优势突破区域限制,开展全国业务[24] - 政策引导聚焦"以旧换新""绿色消费"等领域,推动消费高质量增长[24]
赋能经济民生,厦门国际银行多举措激活消费引擎新动能
和讯网· 2025-06-19 09:48
消费金融战略 -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扩内需、促消费"战略部署,以消费贷为重要抓手推出系列促消费举措[1] - 2025年个人消费贷投放超300亿元,发放利率优惠券超5000张[2] - 聚焦生活消费、交通出行、观影娱乐等民生场景推出"金蛇迎春"等营销活动[2] 产品与服务创新 - 优化贷款期限并推广先息后本等多元化还款方式,构建灵活还款体系[3] - 为个人消费贷款借款人开放线上续期入口,支持大额度长期限用款需求[3] - 推出全流程住房贷款服务,覆盖带押过户、新市民按揭、法拍房按揭等场景[4] 支付与场景生态 - 推出"悠然卡"、"嫣然卡"等特色银行卡权益,覆盖老年、女性、亲子等客群[5] - 与红星美凯龙合作提供最高20万元、最长3年的家装消费分期贷款[4] - "车主卡"提供加油、充电、洗车等权益,"侨心卡"配备代金券等侨胞专属礼包[5] 消费者权益保护 - 协同公安机关保障客户资金安全,开展防诈骗宣传活动[6] - 通过党建和社区联动进行金融知识宣教,提升消费者权责意识[6] - 上线手机银行"一键操作"功能实现存量房贷利率"应调尽调"[4]
网贷市场,银行被迫当乙方
钛媒体APP· 2025-06-13 10:21
银行个贷业务表现 - 招商银行一季度零售不良率1.01%,较去年末上升0.03个百分点,零售贷款(不含信用卡)新生成不良56.47亿元,同比增加24.38亿元,信用卡不良生成额维持在100.07亿元高位 [2] - 招商银行零售关注类贷款余额由638.91亿元上升至672.63亿元,零售关注率由1.79%升至1.87% [2] - 一季度个人消费贷款不良贷款转让成交金额同比大增785.15%,占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成交金额的72.4% [3] - 招商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由去年末1.343万亿元下降至一季度末1.337万亿元,零售贷款规模一季度增幅仅0.38%,远低于对公贷款6.49%的增幅 [3] - 平安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的个人贷款余额一季度出现下降 [3] - 一家股份行个人贷款不良率达4.15%,其中个人消费类贷款不良率高达12.37% [4] - 天津银行个人消费贷规模降幅13%,莱商银行、石嘴山银行等城商行互联网贷款规模从高峰期的近百亿元回落至十几亿元甚至几亿元 [4] 助贷平台业绩表现 - 奇富科技一季度在贷余额1402.73亿元,较上季度增长2.38%,放款额同比增长15.76%,营收46.91亿元(同比+12.95%),净利润17.97亿元(同比+54.91%),不良率2.02% [5] - 小赢科技一季度在贷余额584.03亿元(同比+11.61%),放款额351.49亿元(同比+63.45%),营收19.38亿元(同比+60.43%),净利润4.58亿元(同比+26.17%),不良率2.73% [5][6] - 嘉银科技一季度放款额356亿元(同比+58.22%),营收17.76亿元(同比+20.41%),净利润5.4亿元(同比+97.80%),不良率1.13% [5][6] - 信也科技一季度在贷余额741亿元(同比+3.64%),放款额521亿元(同比+7.87%),营收34.81亿元(同比+9.98%),净利润7.38亿元(同比+38.72%) [5] - 头部6家助贷平台2024年促成贷款接近万亿元,资产质量保持稳定 [6] 助贷平台运营特点 - 奇富科技一季度营销费用5.91亿元(去年同期4.16亿元),用户获取成本384元(去年末312元,去年同期285元) [7] - 信也科技销售和营销费用5.3亿元(去年同期4.49亿元),小赢科技借款人收购和营销费用7.09亿元(去年同期2.48亿元) [7] - 助贷平台风险体系更精准敏捷,产品具有小额(笔均<1万元)、短久期(合约期限<12个月)特点 [9] - 中小银行依赖头部助贷平台进行零售业务拓展,形成"助贷成甲方、银行成乙方"局面 [10] - 头部助贷平台包括蚂蚁、京东、字节、度小满、美团等大厂系平台 [10] - 中小助贷平台面临利率压缩至24%的挑战,需通过附加权益(如视频会员)维持生存 [11]
中银消费金融狂甩60亿不良贷款背后:净利润节节败退,不良率再创新高
搜狐财经· 2025-06-06 09:01
不良资产转让 - 6月4日中银消费金融批量转让20期个人消费贷款不良资产包,未偿本息总额13.02亿元,涉及20多个省市9400多名借款人 [1] - 5月公司已转让20期不良贷款项目,未偿本息总额19.04亿元,覆盖14个省份 [2] - 不良资产转让价格极低,例如第40期1.34亿元本息以531万元(0.4折)转让,第38期3.27亿元本息以624万元(0.19折)转让 [4] - 2025年至今公司已转让不良贷款超60亿元,2024年全年转让超100亿元 [4] 财务表现 - 2024年全年税后利润仅0.6亿元,较2023年5.37亿元暴跌近90% [6][7] - 2024年上半年净亏损3.06亿元,为行业同期唯一亏损企业 [6] - 2022-2024年净利润持续下滑:6.32亿元→5.37亿元→0.595亿元 [7][10] - 2024年营业收入75.47亿元,较2023年78.56亿元下降3.9% [7][10] - 资本充足率从2022年13.68%降至2024年11.37% [7][10] 资产质量 - 不良贷款规模持续攀升:2022年17.28亿元→2023年24.95亿元→2024年27.92亿元 [9][10] - 不良贷款率同步上升:2022年2.80%→2023年3.47%→2024年3.56% [9][10] - 拨备覆盖率逐年下降:2022年280.16%→2023年231.00%→2024年208.26% [10] 行业对比 - 2024年中邮消金净利润8.04亿元,宁银消金3.03亿元,增速均超50% [8] - 海尔消金、哈银消金、小米消金等同业公司2024年均实现增长 [8] 公司背景 - 注册资本15.14亿元,中国银行持股42.8%为第一大股东,百联集团持股22.08% [11] - 全国首批四家消费金融试点公司之一,2015-2017年净利润居行业首位 [6] - 2024年资产总额796.70亿元,贷款余额784.05亿元 [6][10] 监管处罚 - 2024年12月因催收不当、合作机构管理失职被罚款90万元 [13] - 2024年7月因员工行为管理违规被罚款50万元,相关责任人禁业5年 [13] - 2024年收到投诉503件,83.1%涉及协商还款与贷后管理问题 [15]
交通银行: 交通银行2024年度股东大会资料
证券之星· 2025-06-05 18:32
股东大会议程 - 现场会议将于2025年6月27日9:30在上海市银城中路188号交银金融大厦召开 [1] - 网络投票适用于A股股东,采用上海证券交易所股东大会网络投票系统 [1] - 会议议程包括审议8项议案,涵盖董事会工作报告、监事会工作报告、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等 [1] 2024年度经营业绩 - 2024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935.86亿元,同比增长0.93% [1] - 截至2024年末,集团不良贷款率1.31%,较年初下降0.02个百分点 [1] - 拨备覆盖率201.94%,较年初提升6.73个百分点 [1] 战略发展重点 - 持续推进"五篇大文章"战略实施,包括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重点领域 [2] - 科技型企业授信客户数较年初增长45.37% [3] -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7,620.73亿元,较年初增长 [3] - 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规模较年初增幅114.46%,养老产业贷款规模增幅38.84% [3] 数字化转型成果 - 获得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DCMM)五级认证(最高等级) [4] - 手机银行月活跃用户数增长12.84% [4] - 普惠信贷线上渠道业务增量占比提升至80% [4] 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 2025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52.75亿元,较上年计划增加3.28亿元(增幅6.63%) [23] - 信息科技投入43.2亿元,占比81.9%,较上年实际增加9.86亿元(增幅29.57%) [23] - 日常运营保障投入9.55亿元,占比18.1%,较上年实际增加1亿元(增幅11.7%) [23] 会计师事务所聘用 - 建议聘用毕马威担任2025年度会计师事务所,总报酬4,270万元 [24] - 财务报表审计费3,641.8万元,内部控制审计费628.2万元 [24] 公司章程修订 - 根据最新监管规定修订公司章程,涉及总则、股份发行、公司治理等章节 [25] - 新增"建立健全股东会、董事会、高级管理层权责明确、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架构"条款 [25] - 修订股份转让相关规定,明确同种类股份应具有同等权利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