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消费贷款

搜索文档
持续撬动消费潜能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7 09:25
9月起,两项贴息政策加速落地,通过对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进行补贴,直接惠及广大 居民和经营主体,激活消费"主引擎",释放增长新动能。 消费贷贴息助消费者"省钱又省心" 近日,山东济南的石先生用贷款换了一套新家具,真真切切地享受到了政策红利。 "一直打算更换家里的老旧家具,没想到赶上好政策,省下了2000元的贷款利息。"石先生告诉记者,通 过中国农业银行的手机银行申请贷款后,他几分钟内便完成了贷款审批和贴息协议签署,银行系统自动 识别出交易为家居家装消费场景,财政贴息几乎"无感"兑现。 帮石先生"省钱又省心"的政策,正是9月起正式实施的《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根据方案安排,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通过23家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办理的个人消费贷 款(不含信用卡业务),可按规定享受财政贴息。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以及单笔5万 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 费。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大体为当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水平的三分之一。 政策发布后,银行迅速响应,纷纷发布相关安排,还普遍简化了申请贴 ...
两项贴息政策加速落地——持续撬动消费潜能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7 07:41
政策发布后,银行迅速响应,纷纷发布相关安排,还普遍简化了申请贴息的流程。 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消费金融业务负责人张叶介绍,政策实施以来,各网点接待不少前来咨询政策的客 户,该行消费贷款申请量较上月同期增长约七成,政策对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逐步显现。 "借款人在手机银行申请贴息时,我行系统能自动判断是否符合条件,并在收息时直接扣减。"农业银行 济南分行个人信贷部经理辛振国告诉记者,9月1日至10日,该行已审批通过线上个人消费贷款申请230 多笔,合同金额超4400万元。 贴息推动提升优质服务供给能力 此次"国补"促消费,一端补的是消费者,另一端补的是经营者。 9月起,两项贴息政策加速落地,通过对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进行补贴,直接惠及广大 居民和经营主体,激活消费"主引擎",释放增长新动能。 消费贷贴息助消费者"省钱又省心" 近日,山东济南的石先生用贷款换了一套新家具,真真切切地享受到了政策红利。 "一直打算更换家里的老旧家具,没想到赶上好政策,省下了2000元的贷款利息。"石先生告诉记者,通 过中国农业银行的手机银行申请贷款后,他几分钟内便完成了贷款审批和贴息协议签署,银行系统自动 识别出交易为家居家装 ...
两项贴息政策加速落地 持续撬动消费潜能
新华社· 2025-09-16 16:02
消费端:消费贷贴息助消费者"省钱又省心" 近日,山东济南的石先生贷款20万元换了一套新家具,真真切切地享受到了政策红利。 "一直打算更换家里的老旧家具,没想到赶上好政策,省下了2000元的贷款利息。"石先生告诉记者,通 过中国农业银行的手机银行申请贷款后,他几分钟内便完成了贷款审批和贴息协议签署,银行系统自动 识别出交易为家居家装消费场景,财政贴息几乎"无感"兑现。 帮石先生"省钱又省心"的政策,正是9月起正式实施的《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根据方案安排,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通过23家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办理的个人消费贷 款(不含信用卡业务),可按规定享受财政贴息。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 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 费。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大体为当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水平的三分之一。 政策发布后,银行迅速响应,纷纷发布相关安排,还普遍简化了申请贴息的流程。 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消费金融业务负责人张叶介绍,政策实施以来,各网点接待不少前来咨询政策的客 户,该行消费贷款申请量较上月 ...
财经聚焦丨两项贴息政策加速落地 持续撬动消费潜能
新华网· 2025-09-16 15:50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 - 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通过23家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办理的个人消费贷款可享受财政贴息 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约为当前贷款利率水平的三分之一 [4] -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及5万元及以上重点领域消费(家用汽车 养老生育 教育培训 文化旅游 家居家装 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 [4] - 银行简化申请流程 系统自动识别符合条件交易并直接扣减贴息 例如农业银行济南分行9月1日至10日审批线上贷款230多笔 合同金额超4400万元 [6][7]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 2025年3月16日至年底对餐饮住宿 健康 养老 托育 家政 文化娱乐 旅游 体育等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 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 单户贴息贷款规模最高达100万元 [8] - 政策支持经营主体创新服务消费业态和场景 扩大优质服务供给能力 满足多样化服务消费需求 [8] - 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截至8月末累计为300多户民宿经营主体提供贷款超2亿元 预计节省利息支出超200万元 [9] 财政金融协同促消费效果 - 贴息政策与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形成组合拳 从居民消费需求 企业服务供给 产业转型升级多方面提供支持 产生1+1>2政策效应 [10] - 1元贴息资金可带动100元贷款资金投向消费领域 体现公共资金与金融工具结合的撬动效应 [10] - 2024年安排5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其中3000亿元)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推出19条金融促消费举措 [11]
今年前8个月我国贷款规模保持合理增长 贷款利率保持历史低位水平
央视新闻· 2025-09-13 09:16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我国贷款规模保持合理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惠民生、促消费是今年宏观政策的重点和主要发力方向,前期推出的以旧 换新政策取得较好成效,近期又推出了育儿补贴政策、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央行也新设立了服务消费和养老再贷款工具等,这些举措都有助于提振消费信心,挖掘有效消费需求。 贷款利率保持在历史低位水平 数据显示,8月份新发放企业和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均约为3.1%,继续保持在历史低位水平。 数据显示,前8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3.46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7110亿元,企(事)业单位 贷款增加12.22万亿元。 8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40个基点;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 均利率约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25个基点。 贷款规模保持合理增长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数据显示,8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69.1万亿元,同比增长6.8%。从结构看,普惠小微贷款余额、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1.8%和8.6%,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前8个月,以高技术 ...
“真金白银”促消费要把好事办好
搜狐财经· 2025-09-12 06:44
消费者关心的第二个问题是,贷款发放后,贴息申请的流程是否繁琐?目前,多家银行已简化相关流 程。例如,借款人可以先办理个人消费贷款,然后与该银行签署"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服务协议"并授 权交易信息。接下来,在贷款结息日,银行系统会自动进行贴息操作,直接从应还贷款利息中扣减贴息 资金。此外,多家银行还在手机银行APP设立了贷款贴息专区,借款人如有疑问,可进一步了解相关政 策。 消费者关心的第三个问题是,如果自己对银行的相关操作产生质疑,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消费者与 银行很有可能在"消费交易认定"问题上意见不一致。银行普遍采取的操作是,系统自动识别消费交易、 自动进行贴息,这就可能在一定范围内产生遗漏问题。消费者的某项消费交易如果未被自动识别,可在 手机银行的相应专区上传发票等消费凭证,申请人工识别。但需注意的是,目前多家银行规定,消费贷 款资金通过转账至个人、取现等方式使用的或其他未实际用于消费的,不享受贴息。对此,消费者可按 照银行规定,使用该行的个人消费贷款放款账户进行消费,减少消费交易认定争议。 还要提醒的是,银行在办理消费贷款及贴息业务的过程中,除了贷款利息,不收取其他费用,若有中介 机构称自己可代办, ...
“双贴息”促消费 政策“走心”消费者“动心”
消费日报网· 2025-09-11 12:15
在国家大力拉动消费的当下,"双贴息"促消费政策犹如一把精准的钥匙,发挥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直接影响着经济的稳定与发展,然而,要让消费这驾马车跑得更快更 稳,关键在于解决消费者"不敢消费、不愿消费"的痛点问题。"双贴息"政策通过降低个人消费贷款和服 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的成本,减轻了消费者和经营者的资金压力,为消费市场的繁荣创造了有利条件。一 方面,消费者在面对心仪的商品和服务时,不再因资金短缺而犹豫不决,敢于大胆消费;另一方面,服 务业经营主体在获得低成本资金支持后,能够扩大经营规模、提升服务质量,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 好的消费选择,进一步激发消费热情。 扩内需、促消费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头戏。要让大家敢消费、愿消费,不能仅仅依靠一时的刺激措施, 更需要精准、走心的政策来持续发力。此次"双贴息"政策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只有深入了解消费者 的需求和痛点,制定出符合市场规律和消费者利益的政策,才能让消费者真正动心,从而激发消费市场 的无限潜力,也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9月1日,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双贴息"政策开始实施。从日常餐饮到大件家电,从托 育、 ...
降低居民和经营主体信贷成本 财政金融加力提振消费
经济日报· 2025-09-11 08:44
政策核心内容 - 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实施"双贴息"政策于9月1日正式实施 通过财政与金融协同撬动信贷资金投向消费领域[1] -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90%和10%的贴息资金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且不超过贷款利率的50%[2] - 单笔5万元以上消费以5万元为贴息上限 银行在收取利息时直接扣减财政贴息部分[2] 政策杠杆效应 - 1%的贴息比例预计带动100亿元贴息资金撬动1万亿元贷款流向居民消费及服务业供给[2] - 这是中央层面首次对居民个人消费贷款和消费领域服务业贷款实施贴息 体现国家扩大消费的决心[3] - 政策采用财政金融协同模式而非直接补贴 更精准引导资金流向消费领域[3] 供需两端支持领域 - 供给端覆盖餐饮住宿、健康养老等八类服务领域 需求端聚焦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等七大重点领域[4] - 服务消费支出增速显著 2020-2024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6%[4] - 政策针对高品质服务供给不足的挑战 支持服务业主体创新业态和扩大优质供给[5] 金融机构实施情况 - 经办银行包括6家国有大行、12家全国性股份行及5家其他消费贷款机构 21家银行负责服务业贷款贴息[7] - 建设银行明确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可享受贴息 不含信用卡业务[7] - 银行通过完善配套服务加快政策落地 利用规模优势和规范管理快速惠及居民企业[7][8]
财政金融加力提振消费
搜狐财经· 2025-09-11 06:30
9月1日,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正式实施。近日出台的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双贴息"政 策,从居民消费需求和企业服务供给两端发力,加大融资支持力度。财政与金融政策协同配合,将撬动 更多信贷资金精准投向消费领域,降低居民和经营主体的信贷成本,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同时,通过提 振消费畅通经济循环。 杠杆效应明显 近日,多家银行相继发布关于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客户问答,确保政策红利及时、便捷、高效地惠及 广大消费者。邮储银行关于贴息标准的问答显示,按照《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要求,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按符合条件的实际用于消费的个人消费贷款本金计算),且最高不超过贷款 合同利率的50%。贷款合同利率需要符合相应利率自律约定。其中对于单笔5万元以上的消费,以5万元 消费额度为上限进行贴息。 此次贴息政策突出特点是银行在收取贷款利息时直接扣减应由财政承担的贴息资金。两项政策提出,对 个人消费贷款、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实行1个百分点的年贴息比例。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 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认为,这一比例力度适中,且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 10%,有助于减轻地方财政压力,调动 ...
降低居民和经营主体信贷成本—— 财政金融加力提振消费
经济日报· 2025-09-11 06:09
近日,多家银行相继发布关于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客户问答,确保政策红利及时、便捷、高效地惠及 广大消费者。邮储银行关于贴息标准的问答显示,按照《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要求,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按符合条件的实际用于消费的个人消费贷款本金计算),且最高不超过贷款 合同利率的50%。贷款合同利率需要符合相应利率自律约定。其中对于单笔5万元以上的消费,以5万元 消费额度为上限进行贴息。 此次贴息政策突出特点是银行在收取贷款利息时直接扣减应由财政承担的贴息资金。两项政策提出,对 个人消费贷款、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实行1个百分点的年贴息比例。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 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认为,这一比例力度适中,且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 10%,有助于减轻地方财政压力,调动地方积极性。 业内人士预计,按1%贴息比例计算,100亿元贴息资金有望带动1万亿元贷款流向居民消费及消费领域 服务业供给,形成公共资金和金融工具结合产生的撬动效应。 "这是中央层面首次对居民个人消费贷款和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实施贴息,充分体现了国家对 扩大消费的重视。"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表示,与以往直接财政补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