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渔业资源调查监测
icon
搜索文档
深化国际渔业合作促互利共赢
经济日报· 2025-09-19 05:57
行业发展现状与挑战 - 行业始自上世纪80年代 秉承合作共赢 安全稳定 绿色可持续理念 但装备水平 资源探测能力 科技促进仍落后发达国家[1] - 发达国家依赖技术装备信息一体化系统 渔船大型化信息化节能化 长度达百米 吨位上万吨 配备先进探测及处理系统 实现自动化捕捞 精准导航 高效冷藏保鲜[1] - 行业90%以上为中型渔船 老旧渔船占比高 缺乏专业运输船 装备制造卡脖子问题制约竞争力[1] - 发达国家采用卫星遥感 声呐探测精准评估资源 建立完善数据库和管理体系 行业资源调查监测研究薄弱 系统研究不足 数据积累欠缺 捕捞效率低[2] - 南极磷虾年度可捕获量近亿吨 日本韩国挪威美国等国年产量约15万吨 行业仅约1万吨[2] - 发达国家产业链长 企业规模大研发投入高 加工程度高 标准认证体系完善 品牌渠道优势明显 行业企业规模小 资金技术人才弱 创新能力抗风险能力不足 加工出口能力欠缺[2] 市场机遇与外部环境 - 全球人口增长和消费升级带动优质海产品需求增加 新兴市场国家进口上升拓展市场空间[3] - 国际渔业治理格局变化带来新机遇挑战 加深与主要国家合作为参与规则制定资源分配提供机会[3] - 公海和专属经济区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双边多边合作开辟新领域 科技交流与人员往来为技术创新装备升级带来动力[3] - 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产业链延伸催生精深加工 现代冷链物流 海洋生物制品等新业态 渔文旅融合带来机遇[3] 未来发展路径 - 加大科技投入提升装备水平 培育大型企业 整合政府社会资本 推进渔船信息化智能化改造 支持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 应用数字技术 加强资源调查监测[4] - 优化现代交通物流与市场格局 打造捕捞加工流通贸易一体化供应链 发挥物流优势高效对接市场 线上线下拓展国内市 场 构建产品出海矩阵[4] - 文化赋能产业发展 推动渔文化与行业深度融合 打造数字博物馆 风情岛等地标 开发旅游项目 通过渔文旅融合助力高质量发展[4] - 深化国际渔业合作 践行一带一路倡议 参与全球渔业治理 巩固多双边政府合作机制 助力合作地区发展 深入区域渔业管理提升治理水平[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