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文旅融合

搜索文档
陈洁:深化国际渔业合作促互利共赢
经济日报· 2025-09-19 08:05
当前,全球人口增长和消费升级带动优质海产品需求增加,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的兴起,使得海产品进 口上升,为远洋渔业拓展了市场空间。与此同时,国际渔业治理格局深刻变化,给远洋渔业带来新的机 遇和挑战。 在全球渔业治理框架下,我国与世界主要远洋渔业国家的合作进一步加深,为深化渔业治理和参与国际 规则制定及资源分配提供了新机遇。公海和专属经济区渔业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加强双边和多边合作, 将为远洋渔业开辟新领域。随着各国科技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人员往来日益密切,为远洋渔业技术创 新与装备升级带来新动力,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迎来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远洋渔业产业链不断延 伸,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如水产品精深加工、现代冷链物流、海洋生物制品等,为渔文旅融合发展带 来更多机遇。 适应国际渔业治理新要求,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可从以下方面协同推进我国远洋渔业更好发展。 我国远洋渔业发展始自上世纪80年代。40年来,我国始终秉承合作共赢、安全稳定、绿色可持续的发展 理念,深化远洋渔业对外交流,严控发展规模,强化规范管理,推进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但与发 达国家相比,在装备水平、渔业资源探测能力、科技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上,仍有一定差距。 ...
深化国际渔业合作促互利共赢
经济日报· 2025-09-19 05:57
在全球渔业治理框架下,我国与世界主要远洋渔业国家的合作进一步加深,为深化渔业治理和参与国际 规则制定及资源分配提供了新机遇。公海和专属经济区渔业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加强双边和多边合作, 将为远洋渔业开辟新领域。随着各国科技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人员往来日益密切,为远洋渔业技术创 新与装备升级带来新动力,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迎来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远洋渔业产业链不断延 伸,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如水产品精深加工、现代冷链物流、海洋生物制品等,为渔文旅融合发展带 来更多机遇。 适应国际渔业治理新要求,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可从以下方面协同推进我国远洋渔业更好发展。 一是加大科技投入提升装备水平。加快培育大型远洋渔业企业,整合政府、社会资本等多方资源,多元 投入推进渔船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支持科研机构与远洋渔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推动新型数字技术在 远洋渔业领域规模化应用,加强世界主要海域渔业资源调查与监测,为生产管理和资源养护提供科学和 数据支撑。二是优化现代交通、物流与远洋渔业市场格局。在海洋与渔业大省打造集捕捞、加工、流 通、贸易于一体的现代供应链,发挥现代物流优势,高效对接消费市场,线上线下同步拓展国内市场, 同时打造 ...
评论|茂名博贺开渔嘉年华,重构海洋经济文化坐标
南方农村报· 2025-08-22 08:35
活动概况 - 2025年南海(茂名博贺)开渔嘉年华以文化为内核、体验为主线、传播为引擎,系统性构建"海洋经济+文旅融合+媒体赋能"三维框架 [2][3][4] - 活动通过设计全天候多场景参与动线(祭海巡游、开渔市集、渔获拍卖、沙滩派对等),将地方性仪式转化为可持续、可沉浸的文化消费场域 [12][13] - 传统节庆实现从民俗仪式到体验经济的范式转型,游客从观看者转变为渔港生活的亲历者和共创者 [10][11][13] 产业融合与IP构建 - 系统构建"渔文旅"融合IP生态,衍生浪漫海岸沙滩派对、西葛驿站啤酒音乐节、西葛夜市夜经济等全新农文旅融合业态 [17][18][19] - 节庆成为经济抓手和城乡发展接口,体现"以文塑旅、以旅兴产"的现代区域发展思维 [19][20] - 通过"茂八鲜"产品品牌发布、博贺渔港招商引资推介、滨海新区精品旅游路线发布等活动,延伸渔业产业价值 [23][24] 可持续发展实践 - 开渔前夕举办"有喜事 来种树"活动,在产业布局中嵌入可持续发展理念 [25][31] - 推动博贺港从传统渔港向"港产城乡融合示范区"升级,倡导开发与保护、生产与生态兼顾的发展路径 [27][28] - 海洋经济价值观从"捕捞"转向"共生",标志沿海地区发展理念向系统协同、互利共生转变 [27][29] 媒体赋能与传播创新 - 媒体通过前期内容设计、游玩攻略、打卡攻略,活动期11场沉浸式体验直播,后期长尾宣传形成完整传播生态 [32][33][36] - 构建"内容种草-场景体验-长效消费"闭环,将三天热度转化为长期流量,重塑传统节庆营销范式 [33][34][38] - 传播成为节庆内容组成部分,有效将短期事件转化为持续性地域品牌资产 [37][38] 文化现代化转型 - 开渔活动通过年轻表达欲和互动体验(如孩童宣言、游客手机分享),实现传统文化从"被保护遗产"向"活态发展"跨越 [7][8][9][14] - 传统文化现代化是以文化自信为根基、产业思维为框架、传播重构为放大器的系统性创新工程 [39][40] - 成功关键在于构建可延续的内容模式、消费场景与品牌认同,而非短暂热闹 [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