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湿疹
icon
搜索文档
夏季手足冒出的“小水泡”到底是什么
科技日报· 2025-06-03 09:01
夏季手足"小水泡"的常见类型及特征 - 汗疱疹是夏季手足出现透明或淡黄色"小水泡"的最常见原因,表现为对称分布在手足掌、指趾部位的米粒大小水疱,伴有疼痛感、灼烧感、瘙痒感,青壮年和青少年发病率更高 [2] - 汗疱疹病程具有自限性,春末夏初发病,夏季加剧,秋冬季缓解,每年定期反复发作,水疱随时间干涸脱屑,但反复发作可导致皮肤粗糙增厚甚至皲裂 [2] - 汗疱疹的成因可能与精神紧张、吸烟、真菌感染、手足多汗、过敏原刺激等有关,过去认为与汗液潴留有关,现在更多认为是皮肤湿疹样反应 [2] 其他可能导致手足"小水泡"的疾病 - 手足癣主要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夏季发病增多,表现为单侧不对称分布的水疱,常伴有足癣和甲癣 [3] - 手足湿疹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过敏性皮肤病,皮损对称分布且无明显季节性,表现为水疱、红斑、丘疹等,伴有剧烈瘙痒 [3] - 接触性皮炎由接触刺激性或过敏性物质引起,起病急,表现为水肿性红斑、丘疹、水疱等,皮损局限于接触部位 [3] -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春夏季高发,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为手掌脚底丘疹水疱,伴有口腔黏膜溃疡 [4] 不同疾病的治疗方法 - 汗疱疹无特效疗法,轻症可使用炉甘石洗剂止痒,严重或反复发作者可外用糖皮质激素如卤米松乳膏、丙酸氟替卡松乳膏 [6] - 手足癣需保持皮肤干燥,外用抗真菌药物,严重者需口服盐酸特比萘芬片或伊曲康唑胶囊,治疗需足量足疗程(外用4周以上,口服2-4周) [6] - 手部湿疹治疗应避免可疑致病因素,急性期渗出明显时用2%-3%硼酸溶液湿敷,无渗出后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软膏 [6] - 接触性皮炎治疗需立即清除接触物,根据病情使用药膏或口服药物,重症需及时就医 [6] - 手足口病主要为对症治疗,如退热、缓解疼痛,需观察重症迹象如高热不退、精神萎靡等 [7]
湿疹反复发作?皮肤科医生教你科学管理
央视新闻· 2025-05-26 05:50
辨识湿疹的"信号" 湿疹皮损的表现可随疾病进展呈现多形性特征,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特征。 急性期:皮损基底潮红,出现密集粟粒大红色丘疹,伴渗出和结痂。 亚急性期:红斑颜色转暗,渗出减少,出现鳞屑和皲裂。 慢性期:皮肤增厚呈皮革样,色素沉着明显。 在婴幼儿群体中,湿疹好发于面颊、额部、头皮等暴露部位;学龄期儿童湿疹常见于肘窝、腘窝等屈侧 部位;老年人的湿疹多发生在小腿胫前、手背等血液循环较差的区域。 湿疹与接触性皮炎和荨麻疹等皮肤疾病有着明显的区别。比如,接触性皮炎的疹子分布边界清晰,荨麻 疹则是24小时内可自行消退的风团。 湿疹在皮肤镜下可发现角质层破损、真皮乳头水肿等特征,通过斑贴试验,能够发现具体过敏原因。 不同人群的皮炎湿疹,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 婴幼儿湿疹管理 1.保湿策略。新生儿皮肤娇嫩,家长可选用无香精的润肤膏,如凡士林。6月龄之后的孩子,可使用含 神经酰胺的修护霜。研究显示,每天使用润肤剂至少3次、每次用量达30克,可使中重度湿疹发作频率 降低67%。 老年湿疹患者常合并静脉曲张、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进行治疗时需特别注意。 1.润肤剂选择。老年人优先选用含尿素(5%~10%)、乳酸等成分的润肤 ...
夏季皮肤面临多重“烤”验!如何正确防护?医生支招→
搜狐财经· 2025-05-25 15:30
(央视财经《第一时间》)今天(5月25日)是全国护肤日,随着夏季来临,紫外线辐射逐渐增强、湿度攀升、蚊虫活跃,我们的皮肤 面临多重考验。夏季有哪些常见皮肤疾病?应该如何防护?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 李文海:夏季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包括紫外线导致的日光性皮炎、虫咬性的皮炎,还有荨麻疹、湿 疹也比较常见。 患者 李女士:防晒不太到位,回来以后我就感觉脸泛红,而且像针刺一样,痒痒的。不光是脸,胳膊等裸露的部位都有点脱皮,很 痒。 记者在北京多家医院走访发现,在皮肤科门诊的候诊区,不少患者在排队等候。医生告诉记者,随着夏季来临,皮肤科门诊就诊量增 长明显,不少日光性皮炎、虫咬性皮炎等患者前来就诊。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 李娅娣:原因是对紫外线过敏,在夏天日光照射之后容易发生日光性皮炎,皮肤会 出现发红、起小疙瘩、痒、脱皮的症状。 专家表示,日光性皮炎是紫外线照射引发的一系列皮损表现。对紫外线过敏且具有高敏性的患者,建议日常外出做好防晒,严格避 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 李娅娣:涂防晒霜的厚度是有一定要求的,防晒霜的量要涂够才有防晒的功效。日 常的标准是面部用常 ...
过敏高发季“主妇手”又找上门?医生:手部湿疹一定要坚持治疗
贝壳财经· 2025-05-13 17:29
手部湿疹的现状与认知误区 - 春夏换季时手部湿疹问题凸显 但公众认知存在显著误区 部分患者因缺乏科学防护知识导致病情加重 [3] - 慢性手部湿疹定义为病程超过3个月或每年复发至少两次 临床表现为瘙痒和疼痛 形式包括汗疱疹、角化型湿疹、指尖湿疹等 [4] - 全球每20人中就有1人每年受慢性手部湿疹困扰 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约一半患者还伴有足部湿疹 [5] 手部湿疹的病因分析 - 病因主要分为刺激和过敏两类 刺激源包括洗涤灵、消毒液、碱性过大的肥皂等 过敏则与患者体质相关 [4] - 刺激引起的手部湿疹先发生在受刺激部位 过敏引起的手部湿疹对称出现在左右手相同位置 [4] - 严重过敏体质患者的手部湿疹可能与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系统性过敏性疾病相关联 [5] 手部湿疹的治疗现状 - 治疗以外用为主 包括保湿润肤剂和外用药物 需坚持至少半年治疗 症状缓解后仍需减少频次用药 [5] - 传统疗法仅能短期控制症状 不适合长期管理 目前针对局部手部湿疹尚无专门获批药物 [6] - 临床使用非激素类外用药物包括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芳香烃受体调制剂等 [6] 高风险人群与预防措施 - 煤矿工人、建筑工人、护士等职业人群易发手部湿疹 需做好防护措施 [7] - 预防措施包括戴手套、使用润肤剂、避免接触过敏原、控制水温、避免强碱性清洁用品等 [7] - 出现痒或疹子等症状时应立即用药 防止病情加重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