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阴温阳
搜索文档
霜降来临!这份养生攻略请收好
人民网· 2025-10-23 09:43
核心观点 - 霜降节气养生应以“防寒润燥,滋阴温阳”为重点,涵盖起居、饮食、运动及情志调养等多个方面 [1][3][4] 起居养生 - 起居方面应格外注意保暖,尤其是头部、颈部和足部等易受寒部位,早晚及时增添衣物,外出佩戴围巾、帽子 [4] - 晚上可用温水泡脚,并可加生姜或艾草以促进血液循环 [5] - 保持室内温暖,老年人及儿童应避免早晚外出,北方干燥地区可使用加湿器维持呼吸道湿润 [6] 饮食调养 - 饮食上应多喝温水,多吃萝卜、番茄、梨、柿子、百合、银耳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和粥羹 [8] - 温补食材推荐羊肉、牛肉、鸡肉,可搭配生姜、山药、紫苏以提升阳气 [20][21] - 推荐茶饮如蜂蜜菊花茶、蜂蜜枸杞茶,具有润燥明目、润肠通便的功效 [22] - 药膳推荐当归生姜羊肉汤,其中当归补血活血、生姜温中散寒、羊肉温补脾胃,适宜气血虚弱、阳虚畏寒的人群 [22][23] - 推荐川贝百合雪梨汤,其中川贝、百合滋阴润肺,搭配雪梨炖汤可缓解秋燥引起的咳嗽与喉咙不适 [25] 情志调节 - 秋季易引发忧郁、悲愁情绪,需主动培养乐观心态,可通过秋游、登高赏景来舒缓情绪 [9] - 建议练习气功以收敛心神,保持内心宁静,理性看待自然变化 [9] 运动养生 - 霜降宜进行温和运动,如快步走、太极拳、瑜伽等,并根据天气与体质调整强度 [11][13] - 运动时注意适时增减衣物,避免大汗淋漓,登山赏秋可锻炼身体、调节心情,但需准备保暖装备,运动后及时更换汗湿衣物防止受寒 [13][15] 慢病防护 - 气温变化易诱发慢性病波动,高血压人群需早晚测量血压并密切关注变化 [16] - 糖尿病人群应监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 [16] - 慢性支气管炎人群需注意保暖防寒,避免前往人多场所,保持呼吸道健康 [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