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激励约束兼容机制
icon
搜索文档
一财社论:好的治理需遵循利益相向原则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21 20:45
法规修订核心内容 - 证监会修订《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旨在规范上市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控股股东及实控人行为,提升治理水平 [1] - 修订内容涵盖对独立董事制度提出更高要求、提升专业委员会设置标准、精细化董事会决策流程 [1] - 法规健全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激励约束机制,明确高管薪酬激励需与公司业绩、个人工作表现直接挂钩,推行薪酬递延支付和追索机制,以规范高管短期投机行为 [1] 内生性激励约束机制 - 治理准则从积极性角度搭建内生性激励约束兼容机制,其有效落实依赖于系统的场景设计,包括清晰厘定董监高法定职责,准确定义激励约束机制标准 [2] - 内生性机制体现在资本结构层面,如权益资本与负债资本的比例结构需结合企业自由现金流的构成与期限结构予以优化 [2] - 通过管控企业自由现金流的流动性与速动比率,可在资源配置层面抑制高管的短期投机与利益背离行为 [2] - 该机制旨在通过内部制度设计构建开放的合作博弈框架,使各方能充分表达利益诉求并安排利益交换,实现激励与约束的内在兼容 [2] 投机性外部干预机制 - 公司治理需要投机性规范外部干预机制,即用脚投票的投机监督机制,包括交易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和多样化利益表达机制 [3] - 保障股票分析师的研究表达自由度是外部约束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3] - 市场投资者保护是投机性干预具有硬约束的重要保障,需要不断完善集体诉讼制度、辩方举证制度和争议和解制度 [3] - 市场流动性是外部对公司治理最重要的硬约束之一,能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倒逼上市公司和高管将说真话作为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可信策略 [3] 公司治理的核心理念 - 公司治理的目的是通过建立健全现代治理体系,调动内外资源,打造可持续的价值创造能力,最大化各参与主体利益 [1] - 修订后的治理准则通过搭建明确的激励约束兼容机制,将上市公司、管理层、股东等利益捆绑,有助于将上市公司拉回价值创造的正确轨道 [1] - 好的公司治理是用更低的利益交换成本打造集约型利益共同体,通过内部跨期、掉期、互换等交易结构及内外投票表达路径,将资源置于价值创造轨道上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