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灌溉遗产+模式
icon
搜索文档
润泽京西生新韵 一渠清水映古今
北京晚报· 2025-10-28 16:21
如今古渠又生"新韵"——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和对古灌渠的现代化改造,除了灌溉京西沃野,古灌渠又发挥起联通河沟等作用,探索出了"灌溉遗产+"等更多 元的保护、利用、发展模式。 京城西北,北京"母亲河"永定河冲出群山沟壑,滋养了周边的土地与村落,千年奔腾不息。然而在历史上,脾气阴晴不定的永定河曾经历多次决堤,沿线居 民饱受洪涝侵扰。 从辽代起,居住于沿岸的人们集思广益,在坚硬贫瘠的山间河谷,创造性地开凿了付家台、丁家滩、公议沟、三家店、城龙灌渠这五条灌渠,巧妙化解了永 定河的暴烈。 付家台村苹果喜获丰收。 付家台古灌渠渠首处。 丁家滩村里的农田。 付家台古灌渠的隧道。 丁家滩村里的古渠。 新闻名词 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工程位于门头沟区永定河畔,是由公议沟、三家店、丁家滩、城龙和付家台五条古灌渠以及周边的古泉与古井共同组成的 灌溉系统。今年9月10日,该工程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这是京津冀地区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灌溉沃野 ●付家台古灌渠 古渠流淌至今 化作果园飘香 十月中旬,京西门头沟付家台村迎来采摘苹果的好时节。此时,红富士苹果进入成熟期,沉甸甸的果实挂满枝头,阵阵果香扑鼻。村民们忙着将苹果收进 ...
北京再增一张世界级“文化名片”
北京晚报· 2025-09-11 16:49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申报成功 - 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入选2025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成为京津冀地区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1][3] 古灌渠系统构成与历史规模 - 灌溉系统由5条古灌渠及周边古泉古井组成 总长度达40公里 历史上最大灌溉面积达6.6万亩 [1][3] - 支撑元明清三代北京城粮食供给及煤炭运输 并成为皇家琉璃烧制的"水脉" [3] 各灌渠当前功能与灌溉数据 - 付家台灌渠历史灌溉面积达千余亩 目前仍用于周边村落农田灌溉 [3][4] - 公议沟灌渠至今仍灌溉龙泉务村农田354亩 渠道上游宽近2米深近2米 [5] - 丁家滩灌渠长约2.5公里 目前仍灌溉耕地和果园 [5] - 三家店灌渠已转变为城市排水渠道 城龙灌渠转变为生态补水通道 [6] 古代水利工程技术特点 - 取水口设置在"迎水侧"以减小泥沙淤塞 增强工程稳定性 [7] - 采用逆坡设计使渠底依次升高 实现水流减缓与泥沙自然沉降 [7] - 通过"淤灌造田"技术将含沙河水引入河滩地 创造农田 [8] - 使用挡板调节水位 冬季排空渠水并进行清淤维护 [7] 现代应用与经济效益 - 2023年"23·7"极端强降雨期间 古灌渠防洪排涝设计经受住考验 [10] - 城龙灌渠成为"六水联通"工程核心 助力生态补水 [10] - 灌溉水源助力村民种植经济作物 富士苹果等果蔬带来较高经济收入 [4] 文旅融合与未来规划 - 门头沟将深化"灌溉遗产+"模式 串联京西古道潭柘寺等文旅资源 [10] - 依托智慧水务平台推进遗产动态监测与科学管理 [10] - 推动打造"水脉+文脉"的北京水文化融合示范带 [10] - 付家台中心小学将古渠融入教育实践 学生使用古代水车等工具进行灌溉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