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区大寨精神
搜索文档
“牧区大寨”续新篇 民族团结花正艳
内蒙古日报· 2025-10-10 19:09
生态治理与精神传承 - 乌审召镇各族群众通过治沙护绿实践传承“牧区大寨”精神,其奋斗史诗由牧区大寨博物馆内300余件展品展现 [1] - 自20世纪50年代起,以宝日勒岱为代表的各族干部群众向毛乌素沙地宣战,1965年乌审召被命名为“牧区大寨” [3] - 精神在治沙护绿中代代相传,例如牧民巴图与护林员李建军搭档共同守护2000多亩治沙成果 [7] - “造林大户”吉日嘎拉图一家四代41年来在沙地植树,使1.2万亩荒沙变成林海 [7] 产业发展与农牧民增收 - 内蒙古牧名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牵头成立“鄂尔多斯传统奶制品产业化联合体”,通过产业协作平台带动农牧民增收 [9] - 公司创新“中央厨房+养殖基地”模式,实行“统一收购、统一标准、统一加工”,解决分散养殖痛点 [9] - 目前联合体已带动500户农牧民稳定增收,户均年增收2.1万元 [9] - 通过“企业+嘎查集体经济+牧户”模式,在图克镇图呼勒岱嘎查引入一百多头娟姗牛,使村集体5年内获得30万元纯收入 [9] 生态建设成果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乌审召镇累计完成重点公益林管护70.15万亩、植树造林4.3万亩 [10] - 植被覆盖率与森林覆盖率较2012年末分别增长9.03%与4.48% [10] - 在2023年推进的43万亩裸露沙地治理项目中,100余户各族群众组成“植绿大军”共同劳动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