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现代产业学院
icon
搜索文档
科产教协同赋能新工科人才培养
新华日报· 2025-07-11 05:18
新工科与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背景 - 2018年教育部等部门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2020年印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现代产业学院与新工科建设已纳入高校战略部署 [1] - 现代产业学院是以服务产业需求为导向、多主体共建共治、集人才培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育人平台 [1] - 实践路径包括构建多主体协同治理结构、以课程推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整合资源优化人才培养过程,需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企业技术创新要求 [1] 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创新 - 传统高校人才培养遵循"学科逻辑"导致人才供需"两张皮",现代产业学院以产业需求为逻辑起点,聚焦未来5-10年产业趋势设定培养目标 [2] - 打破传统"院—系—专业"布局,形成需求导向的培养体系和基于产业价值链逻辑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 [2] - 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课程内容与从业能力、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科技研发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四重对接 [2] 新工科专业与课程体系优化 - 新一轮科技革命驱动人才培养范式向主动学习转变,需强化批判性思维、跨界思维、创新精神 [3] - 现代产业学院以"科产教融合"为抓手,聚焦实践创新能力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重构课程体系 [3] - 具体措施包括优化专业布局、重塑跨学科课程体系、加强品牌课程与精品教材建设、推进智慧教学与项目式教学 [3] 新工科实践育人体系完善 - 需建设"浸润式"产学研融合实践平台,整合校政企资源实现工程与社会无缝对接 [4] - 现代产业学院是多方利益共同体,通过共同管理、共建专业、共享资源等实现八大协同目标 [4] - 推动课程教学与岗位需求、行业标准、生产过程精准对接,提升学生产业认知与问题解决能力 [4] 新工科组织保障体系强化 - 需加强党的领导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形成闭环管理机制 [5] - 具体措施包括培养质量标准化建设(参照ISO9000)、师资队伍建设(提升课程思政与交叉能力)、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 [5] - 完善校企导师互聘制度及创业型师资评价体系,实施以实际贡献为导向的激励机制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