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旧账
搜索文档
“新官不理旧账”:理“旧账”是党员干部的必答题
人民日报· 2025-10-21 22:06
文章核心观点 - 党员干部履职需具备“一张蓝图绘到底”的能力,强调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批评“新官不理旧账”的政绩观偏差 [1] - 解决“旧账”是党员干部的职责所在,统筹抓好铺陈新篇与解决“旧账”才能赢得群众信任并为后续工作筑牢根基 [1] - “旧账”主要指前任留下的未完成工作、未解决难题和未兑现承诺,其解决牵连群众利益和政府公信力,不理“旧账”会导致问题积累发酵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隐患 [2] - 理“旧账”需有直面问题的态度和科学务实的方法,包括摸清底数、分类施策和建立长效机制,从制度上堵住漏洞 [3] - 理“旧账”是必答题而非可选项,在全面深化改革阶段尤其需要党员干部以接力赛精神锲而不舍寻求解决之道 [4] “旧账”的定义与影响 - “旧账”并非简单会计账目,而是未完成的工作、未解决的难题和未兑现的承诺 [2] - “旧账”解决情况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和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2] - 不理“旧账”的误区包括不想背包袱、追求快速出成绩、担心引发矛盾而一推了之 [2] - “旧账”如同“绊脚石”,若视而不见会导致小问题拖成大问题,简单矛盾演变为复杂纠纷,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隐患 [2] - 积极化解“旧账”能传递敢于负责、为民解忧的信号,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积累民心民意基础 [2] 解决“旧账”的方法与机制 - 理“旧账”需科学务实方法,不能蛮干或为“甩包袱”简单处理 [3] - 首先应摸清底数,通过调研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弄清“旧账”的来龙去脉、涉及主体和当前症结 [3] - 需区别不同类型“旧账”并分类施策:对符合规划的未完成民生工程应加快推进并明确时间表责任人 [3] - 对未兑现承诺要本着言出必行原则尽力兑现,若客观条件变化无法兑现需及时说明情况争取理解 [3] - 对历史遗留矛盾纠纷要耐心倾听诉求,依法依规、公平公正化解,避免矛盾激化 [3] - 必须注重总结经验教训,建立健全工作衔接、承诺兑现、责任追溯等有效机制,从制度上确保工作稳定性和连续性 [3] 党员干部的履职要求 - 党员干部到任新岗位后想尽快打开局面干出新业绩是充满干劲的表现,但若一味铺陈新篇不理“旧账”会迟滞新工作开展 [1] - 将理清“旧账”作为履职的“先手棋”可有效化解风险,为新发展蓝图实施创造更有利条件 [2] - 群众评价党员干部不仅看其能否带来新变化,也看其能否解决老问题,解决好“旧账”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 [2] - 在全面深化改革阶段,遇到的问题多是难啃的“硬骨头”,需要党员干部以接力赛精神一棒一棒接着干下去 [4] - 党员干部应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和“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在每个岗位留下无愧使命、不负人民的业绩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