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崖抗战

搜索文档
血火铸忠魂 精神耀长河
海南日报· 2025-09-04 10:07
全民族抗战时期,琼崖英雄儿女挺身而出、浴血抗战,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 血火铸忠魂 精神耀长河 琼崖抗日独立总队"少年连"战士。 转战在敌后的部分琼崖抗日独立总队战士。 1938年,随着华南局势紧张,陵水、保亭一带的黎族群众同仇敌忾,自发组织开展军事训练。本版图片 取自省委党史研究室编撰的《海南抗战图集》 在机关担负保卫电台任务的娘子军排战士。她们在后来的战斗中先后牺牲。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晓惠 实习生 劳兰婷 天下艰难际,时势造英雄。80多年前,当琼崖大地被日寇铁蹄践踏,一群琼崖英雄儿女挺身而出、浴血 抗战,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 据史料记载,全民族抗战时期海南共有烈士8077人(仅为有记载可查的)。今天,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 风声犹在耳畔。九泉之下,为抵抗日寇血洒琼崖的烈士,该如何描摹你们的画像?该怎样书写你们抛头颅、洒 热血的初心?让我们循着历史脉络,在鲜活的片段里,触摸他们曾经跳动的脉搏。 中流砥柱引领抗战 1939年2月10日,日军攻占海口、府城。彼时,琼崖抗日独立队一中队正在原琼山县云龙墟附近照常操 练。突然,从海口方向传来飞机的轰鸣声。 独立队队长冯白驹疾步赶来, ...
琼崖抗战经典战例
海南日报· 2025-08-15 12:03
大桥战斗遗址。 美德战斗遗址。 围攻那大战斗遗址。 抗战时期转战在敌后的部分琼崖抗日独立总队战士。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潭口渡口。 罗板铺战斗遗址。 竹峎桥战斗纪念亭。 潭口琼崖纵队抗日第一枪纪念园。 海口市琼山区潭口渡口一侧,草木葳蕤,琼崖纵队抗日第一枪纪念园里,潭口渡口阻击战纪念亭庄严伫 立。1939年2月10日,就是在这里,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琼崖抗日独立队)打响了琼纵抗日 第一枪。这次战斗,极大鼓舞了琼崖军民的抗战热情,激发了全琼各界人士保卫琼崖的信心。 从1939年到1945年,琼崖军民孤岛奋战,克服武器装备落后等方面劣势,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打击敌 人,拖住了大量日军兵力。中共琼崖特委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坚持团结抗战,坚持依靠和发动群众,最终迎 来抗日战争的胜利。6年多的时间里,军民携手抗击日寇,涌现一批经典战例。 伏击战 潭口阻击战 1939年2月10日,日军占领海口、府城后,企图渡江向东进犯。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驻扎 在渡口东南方向的云龙墟。为阻击日军东进和掩护群众撤退,独立队队长冯白驹命令独立队第1中队中队长黄 大猷和队附符荣鼎率部于当天上午赶到潭口东岸。不久,日军在飞机 ...
海南抗战英烈群像——八千壮士浴血天涯
海南日报· 2025-08-15 11:23
海南抗战英烈群像—— 八千壮士浴血天涯 抗战英烈胡花莲的遗物《民运工作概论册》。 抗战英烈胡花莲的遗物《民运工作概论册》。 朱献烈士墓。 黄振亚 林伯熙 黄魂 陈琴 吴浪渡 许如梅 唐惠洽 陈立超 张群燕 一本成人巴掌大小的册子,没有华丽的封皮,用白色粗线装订的一摞纸张上,记录了80年前琼崖抗日宣 传的方针政策。这本名为《民运工作概论册》的抗日工作手册,收藏于海南省博物馆,它的主人是琼籍抗战 英烈胡花莲。 韩宪元 龚选登 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 "把现在国际形势怎样有利于我们,怎样不利于日寇,加以细详告诉民众……"1945年2月6日,琼崖抗日 独立第一总队第三支队政工队战士胡花莲在手册上写下这样的话语。没过多久,她在万宁执行侦察任务时遭 日军疯狂扫射,为掩护战友撤退,她拔枪与日军战斗,最终壮烈牺牲。 抗日战争期间,琼崖大地涌现一批英雄儿女,他们同骄横残暴的侵略者战斗,许多人献出了宝贵的生 命。据史料记载,全民族抗战时期(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海南共有烈士8077人(仅为有记载可查的),他们舍 生取义、保家卫国的故事至今读之仍十分感人。 "抗日模范乡"的三爹良 抗战时期,文昌人民爱用琼剧编唱英雄事迹, ...
抗战女兵:硝烟中的铿锵玫瑰
海南日报· 2025-08-04 10:29
抗战女兵背景 - 抗战期间海南岛有一批女兵在十多岁就参加革命,从事地下交通员、后勤、医护等工作,为琼崖抗战胜利作出特殊贡献 [12] -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女性力量在战争中展现光辉 [12] - 记者走访了3位健在的琼籍抗战女兵,聆听她们的抗战记忆 [13] 邢淑蓉事迹 - 邢淑蓉1932年出生,1943年参加革命工作,担任地下交通员,目前93岁居住在海口 [14] - 曾临危不乱通过暗号"亲善"提醒游击队员撤离,并协助埋雷伏击日军 [14][15] - 利用送饭机会传递信息,帮助游击队成功救出被捕的母亲和队员 [16] - 抗战胜利后投身解放战争,参加3次战斗,海南解放后当过老师和工人 [16] 周玉梅事迹 - 周玉梅96岁,1943年入伍,家住海口琼山区旧州镇红卫村 [17][18] - 参与制作手榴弹并为游击队送饭菜,主要负责后勤服务保障 [19] - 解放战争时期坚持工作不受国民党恐吓影响,海南解放后担任村妇女主任 [19] 谢惠明事迹 - 谢惠明103岁,1938年入伍担任随军卫生员,1940年入党 [20] - 1946年在儋州王五战斗中右腿中弹负伤,仍坚持救护伤员 [20] - 1958年退伍后分配到罐头厂工作,因腿伤40岁才结婚,现居住养老院 [20] 历史数据 - 旧州镇红卫村老村在抗战时期有18名革命烈士,占全镇28% [18] - 日军在海南实施"三光政策",曾烧死村民并将小孩丢井淹死 [15]
冯白驹:铁骨铮铮擎琼崖抗战大旗
海南日报· 2025-08-02 08:35
琼崖革命历史 - 冯白驹被誉为"琼崖人民的一面旗帜",带领琼崖共产党人坚持孤岛奋战23年,创造了"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光辉范例 [1][2] - 冯白驹故居位于海口市琼山区云龙镇长泰村,吸引大量游客参观,其堂侄冯尔动担任义务讲解员41年,记录并传播冯白驹事迹 [2] 琼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1937年冯白驹为促成国共合作抗日被捕,面对国民党威逼利诱毫不动摇,最终在周恩来等人交涉下获释 [4] - 1938年12月5日"云龙改编"标志着琼崖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形成,冯白驹任琼崖抗日独立队队长,队伍保持政治和组织独立性 [5] 琼崖抗战军事行动 - 1939年2月潭口渡口阻击战打响琼崖人民抗日第一枪,独立队从300人迅速发展到1000多人 [6] - 1942-1943年日军大"蚕食"期间,冯白驹运用游击战术粉碎日军进攻,巩固并扩大抗日根据地 [7][8] 抗战力量整合 - 冯白驹致函海外侨胞求援,引发华侨捐款捐物热潮,陈青山等20多名华侨回国参战并获重用 [9] - 1943年黎族领袖王国兴发动白沙起义,琼崖特委借此建立白沙抗日根据地,团结黎苗同胞抗战 [9] 精神传承 - 冯尔动家族三代人持续讲解冯白驹事迹,致力于传承琼崖革命精神 [10]
琼崖抗日公学:烽火岁月育英才
海南日报· 2025-07-30 09:03
1940年,一批热血青年汇聚这里,学习抗日救亡、保家卫国的真理 琼崖抗日公学:烽火岁月育英才 位于五指山市番阳镇的琼崖公学遗址。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天平 摄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谢凯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近日,五指山市番阳镇,青瓦斑驳的琼崖公学(前身为琼崖抗日公学)旧址 里传来稚嫩的童声,共青团番阳镇委联合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在这里启动了为期40天的"爱心托管站"暑 期班。 昔日培养革命火种的课堂,现如今成为富有教育意义的学习乐园。 85年前,在琼崖抗日公学里,这样的课堂教学场景也曾出现过。1940年,琼崖抗日公学在抗日烽火中成 立,大批热血青年和有志之士从四面八方汇聚。在这里,他们学习抗日救亡、保家卫国的真理,壮大琼崖抗 日的有生力量。 在抗战烽火中创办 1940年夏,琼崖抗日局势严峻。为满足长期抗战的需要,加强人才培养,中央书记处在致广东省委指示 电文中对琼崖工作作出明确指示,要求广东省委要派出大批革命青年及有能力的干部到琼崖。 公学培养对象是部队的战斗骨干、党群干部和各地抗日青年。 为此,琼崖特委还专门向各县县委和独立总队发出通知,要求保送县、区、乡思想进步的青年干部和部 队的优秀战士入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