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大坝
icon
搜索文档
建设安全大坝、生态大坝、智能大坝
人民日报· 2025-06-27 06:00
水库大坝建设与运行管理 核心观点 - 水库大坝是调控洪水和水资源的关键基础设施,对防洪、供水、粮食和生态安全至关重要 [1] - 行业当前重点推进安全大坝、生态大坝、智能大坝三大体系建设 [1][7][9] 安全大坝建设 - 中国现有水库大坝约9.5万座,总库容约1万亿立方米 [1] - 近5年已完成1.8万座水库除险加固,未来3年计划再加固5000余座 [2] - 实施"四全"管理(全覆盖/全要素/全天候/全周期),建立现代化管理矩阵 [2] - 主汛期病险水库强制空库运行,预置抢险资源确保应急响应 [2] - 21世纪以来行业保持良好安全记录,同时发挥防洪供水效益 [3] 生态大坝建设 - 小浪底水库群联合调水调沙使黄河下游主河槽平均下降3.1米,最小过流能力提升至5000立方米/秒 [5] - 累计向黄河三角洲生态补水超10亿立方米 [5] - 京杭大运河、永定河、西辽河等历史断流河流实现全线贯通 [6] - 全行业推行生态流量管控,建立分层取水、过鱼设施等生态工程标准 [4] 智能大坝建设 - 构建"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实现大坝全生命周期数字化 [7][8] - 应用数字孪生技术实现短期预报/中期预测/长期展望三级决策支持 [8] - 通过数学模型实现大坝性态自主诊断和风险预判 [8] 行业发展趋势 - 气候变化加剧背景下,行业面临理念重塑和技术变革需求 [9] - 将持续完善安全/生态/智能三大体系以应对极端环境挑战 [9]
《世界成都宣言》发布,呼吁建设更安全水库大坝应对极端水旱灾害
新京报· 2025-05-22 16:56
开幕会上签署并发布了《世界成都宣言:大坝在能源转型和适应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呼吁建设更加安 全、更加生态、更加智能的水库大坝,更好满足气候变化加剧的供水需求、应对极端水旱灾害事件、调 节间歇性可再生能源,更好保障全球水安全。 坝工事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是:安全、生态、智能。李国英倡议,全球坝工领域携手构建安全大坝、生 态大坝、智能大坝,以高水平安全、高水平保护、高效能管理保障和促进坝工事业高质量发展。他表 示,中国水利部愿同各国水利部门和国际组织一道,共同推动坝工领域安全、创新与发展。 新京报讯(记者行海洋)5月21日,国际大坝委员会第28届大会在四川成都开幕。国际大坝委员会大会 每3年举办一届,是国际坝工领域专业水平最高、参会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学术会议。 中国水利部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致力于建设安全大坝,把确保大坝安全作为第一要求,贯穿于大坝建 设运行管理全生命周期,全面构建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全面保障度汛安全,确保水库大坝安然无 恙;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致力于建设生态大坝,将生态保护融入大坝规划设计、建设运行全过程; 坚持发展新质生产力,致力于建设智能大坝,完善透彻监测感知体系、智能分析预测体系、 ...
李国英出席国际大坝委员会第28届大会开幕式并作主旨报告
水利部网站· 2025-05-21 21:11
国际大坝委员会大会核心内容 - 国际大坝委员会第28届大会在四川成都开幕,水利部部长李国英作主旨报告并见证《世界(成都)宣言》签署发布 [1] - 大会汇集80余个国家和地区、10余个国际组织及涉水机构约2000名代表,是国际坝工领域最高水平学术会议 [3] - 与会代表高度认同中国治水思路,赞赏中国在大坝建设运行管理方面的成效和经验 [3] 中国大坝建设成就 - 中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宏大的大坝工程体系,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1] - 新时代以来中国大坝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治水思路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理念 [1] - 中国将因地制宜修建水库大坝作为兴水利、除水害的关键举措 [1] 大坝建设三大方向 - 安全大坝:贯穿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全面压实责任、整治风险、构建现代化管理矩阵 [2] - 生态大坝:将生态保护融入全过程,建构河流伦理、加强生态调度、促进降碳减排 [2] - 智能大坝:完善监测感知体系,实现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 [2] 国际合作倡议 - 倡议全球共建安全、生态、智能大坝,以高水平保障促进高质量发展 [3] - 中国愿与各国深化合作,在全球发展倡议框架下推动坝工领域安全创新 [3] - 《世界(成都)宣言》呼吁建设更安全、生态、智能的水库大坝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