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文明法治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生态环境法典不是简单的“合订本”
人民日报· 2025-10-08 15:08
多年来,我国制定了以环境保护法为代表的一系列法律制度,生态环境法律制度更加健全,生态环境治 理的法治基石更加坚实,美丽中国建设的法治保障进一步强化。 我国地域辽阔,地貌复杂,生态环境 差异大,生态环境保护实践中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因此,生态环境法典不是简单的"合订本",而 应采取适度法典化的模式。比如,可以将污染防治等领域中相对成熟、规则清晰、经验充分的制度条款 纳入法典。将现行有关流域、区域、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法律制度规范,择其要旨要则纳入 或体现到生态环境法典之中。对于尚未制定专门法律的应对气候变化、碳达峰碳中和、绿色低碳发展等 方面,则在法典中作出原则性、引领性规定。既保证法典的逻辑自洽,又保留单行法调适复杂地域生态 差异的空间,为后续法律完善和地方制度创新留有空间。 不断推进生态文明法治建设,除了高质量立法,也离不开执法、司法、普法等环节协同发力。 近年 来,全国公安机关连续部署开展"昆仑""平安原野"等专项行动、专项工作,依法严厉打击危害鸟类等野 生动物犯罪活动;2024年1月— 2025年5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7.4 万件,有力推动解决一批突出生态环境 ...
法治护佑,让鸟儿自由飞翔
人民日报· 2025-06-25 06:01
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 -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机和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1] - 鸟类作为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保护鸟类对维护生态平衡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具有重要意义[1] 中国鸟类保护现状 - 中国鸟类总数占世界约1/6,是全球鸟类资源最丰富国家之一[1] - 作为全球候鸟重要迁徙通道,近两年全国越冬水鸟监测数量连创新高[1] - 已颁布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等多部法律,调整发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 - 建立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连续开展"清风行动"等专项打击行动[1] 现存问题与挑战 - 部分地区仍存在乱捕滥猎现象,形成鸟类贩卖"黑灰产业链"[2] - 互联网平台使交易方式多样化隐蔽化,增加打击难度[2] - 监管不力和违法成本较低是问题持续存在的主要原因[2] 法治与执法强化措施 - 实行最严密法治,对危害鸟类资源犯罪重拳出击[3] - 公安部公布打击危害候鸟资源犯罪典型案例,如湖北荆州破获黄河"几字湾"非法捕猎案[3] - 需织密制度之网,强化执法力度,堵塞监管漏洞[3] 多部门协同保护机制 - 内蒙古阿拉善开展多部门联合检查,对农贸市场、餐饮场所等实施全链条排查[3] - 将鸟类保护纳入林长制考核,发挥生态护林员作用增强基层保护力量[3] 公众教育与意识提升 - 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等重要节点开展保护法规科普宣传[4] - 强调非法捕猎贩卖的法律后果,引导公众尊重自然敬畏法律[4] - 号召抵制滥食鸟类陋习,营造全社会爱鸟护鸟氛围[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