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考古

搜索文档
五名洋学生琉璃河遗址学考古
北京青年报· 2025-07-17 11:51
考古研习项目 - 2025年琉璃河遗址国际田野考古学校吸引了来自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密歇根大学迪尔伯恩分校、弗吉尼亚联邦大学、西雅图太平洋大学的5名国际学生参与 [4] - 学员需在四周内独立完成墓葬发掘、记录和研究工作,包括刮面、找边、清理堆积、辨识棺椁结构等全流程操作 [4][5] - 项目由国家文物局指导,北京市文物局主办,北京市考古研究院等机构承办,采用理论课程与实地发掘相结合的模式 [9] 考古技术培训 - 北京考古研究院成员安妮娜指导学员掌握手铲刮面技术,通过观察土色、包含物及土壤密度判断遗迹范围 [5] - "找边"技巧教学帮助学员识别遗迹边界界面缝隙,剥离内部堆积以暴露完整原始界面 [6] - 课程优化后新增结构化表格记录方法和案例教学,整合琉璃河遗址大型墓葬剖面素材提升教学效果 [10] 考古发现与成果 - 学员Devan Piehl发现殉狗遗骨,腰坑殉狗被确认为商代典型葬俗特征 [7] - Haley Olinyk发掘出近乎完好的陶鬲(炊具),Andrew Nicotera分析的墓主人为身高188厘米的商代后裔男性 [7][8] - 学员在周口店遗址、云居寺遗址、首都博物馆研学,构建对中国文化遗产多样性及保护理念的认知 [11] 项目影响与意义 - 琉璃河遗址作为西周燕国都城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和"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已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9] -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院长张中华表示项目促进国际化人才培养,未来将深化考古国际交流合作 [12] - 学员通过文献与实物匹配、长城等文化遗产体验,增强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感知 [11][12]
田野考古的足迹
人民日报· 2025-06-21 05:41
考古学家徐光冀的学术生涯 - 徐光冀在考古和文物保护领域深耕70年,见证了中国考古学和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 [1] - 作为三峡工程文物保护规划组成员,参与制定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文物保护规划《三峡工程文物保护总体规划》 [1] - 担任水利部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专家组成员,参与中线、东线文物保护规划编制 [1] 学术背景与早期考古成就 - 1954年进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59年进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 [2] - 24-48岁主要从事史前及青铜时代考古,是内蒙古考古队创始人之一 [2] - 发掘药王庙、夏家店、南山根等重要遗址,首次从"细石器文化"中分析出富河文化 [2] - 确立夏家店下层和上层文化,建立辽西地区史前至青铜时代年代序列 [2] - 发掘敖汉旗大甸子墓地,出土400多件彩绘陶器,部分显示与中原夏商青铜器的联系 [2] 邺城考古研究 - 48岁起主持邺城遗址考古发掘,10余年基本廓清遗址平面布局并建立年代序列 [3] - 确立曹魏邺城单一宫城制和城市中轴线,开创中国都城布局新阶段 [3] - 领导磁县北朝墓群调查,重点发掘湾漳北朝壁画墓 [3] - 主持编写的《磁县湾漳北朝壁画墓》成为北朝墓葬发掘报告样板 [3] 后期工作与传承 - 1994年后作为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指导全国考古工作 [4] - 2023年邺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放,标志40年考古成果 [4] - 88岁高龄仍每天工作6小时,指导《邺城:1983—1994年考古发掘报告》编纂 [4] - 坚持"田野里面要解决清楚的事情必须在田野里解决"的工作理念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