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鬲

搜索文档
五名洋学生琉璃河遗址学考古
北京青年报· 2025-07-17 11:51
考古研习项目 - 2025年琉璃河遗址国际田野考古学校吸引了来自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密歇根大学迪尔伯恩分校、弗吉尼亚联邦大学、西雅图太平洋大学的5名国际学生参与 [4] - 学员需在四周内独立完成墓葬发掘、记录和研究工作,包括刮面、找边、清理堆积、辨识棺椁结构等全流程操作 [4][5] - 项目由国家文物局指导,北京市文物局主办,北京市考古研究院等机构承办,采用理论课程与实地发掘相结合的模式 [9] 考古技术培训 - 北京考古研究院成员安妮娜指导学员掌握手铲刮面技术,通过观察土色、包含物及土壤密度判断遗迹范围 [5] - "找边"技巧教学帮助学员识别遗迹边界界面缝隙,剥离内部堆积以暴露完整原始界面 [6] - 课程优化后新增结构化表格记录方法和案例教学,整合琉璃河遗址大型墓葬剖面素材提升教学效果 [10] 考古发现与成果 - 学员Devan Piehl发现殉狗遗骨,腰坑殉狗被确认为商代典型葬俗特征 [7] - Haley Olinyk发掘出近乎完好的陶鬲(炊具),Andrew Nicotera分析的墓主人为身高188厘米的商代后裔男性 [7][8] - 学员在周口店遗址、云居寺遗址、首都博物馆研学,构建对中国文化遗产多样性及保护理念的认知 [11] 项目影响与意义 - 琉璃河遗址作为西周燕国都城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和"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已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9] -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院长张中华表示项目促进国际化人才培养,未来将深化考古国际交流合作 [12] - 学员通过文献与实物匹配、长城等文化遗产体验,增强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感知 [11][12]
排队四小时的殷商展,值不值得一看?|博物馆巡游
经济观察报· 2025-06-05 09:05
展览概况 - 展览名称为"看见殷商",为首博东馆继三星堆展后推出的重磅大展,高峰时段需排队四小时进入展厅[1] - 展览汇集全国28家考古文博单位的338件(套)珍贵文物,包括甲骨、青铜器、陶器、玉器等,其中一级加重点文物超50件(套)[1] - 多件展品为首次进京亮相,包括妇好鸮尊、青铜亚丑钺等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物[1][3] 重点展品 - 妇好鸮尊:殷墟出土后分别收藏于河南博物院和国博的两件鸮尊首次实现50年后的重聚,器身纹饰包含云雷纹、饕餮纹等七种纹样[1][2] - 青铜亚丑钺:山东苏埠屯出土的一对钺器时隔50年首次聚首,器形装饰人面纹,兼具威严与萌态[3] - 亚长牛尊:殷墟唯一牛形青铜尊,全身布满龙鸟虎象等动物纹饰,出土时严重破碎经修复后展出,头部铭文"亚长"可通过反光镜观察[3] - 陶鬲形猪首盖盉:温酒容器,猪首造型与小猪佩奇高度相似,肩部饰三角绳纹,腹部为细绳纹[3] 其他展品 - 铜器类:包括"癸举"铜提梁卣、蝉纹青铜刀、崇阳铜鼓、铜方彝、铜方爵等[3][5][6] - 玉器类:展出玉野猪头、玉调色板、镶嵌绿松石玉戈等[4][6] - 特殊器型:含青铜带鋬觚形器、兽面纹青铜冑、龙形觥、八角形衡饰等罕见文物[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