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即服务(BaaS)
搜索文档
新加坡股东起诉蔚来造假:首起主权基金诉中概股案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10-17 08:03
诉讼事件概述 -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于2025年8月在美国新泽西联邦法院正式起诉蔚来汽车及其CEO李斌、前CFO奉玮[2][3] - 诉讼指控蔚来通过与宁德时代等合作成立的武汉蔚能电池资产公司虚增收入并隐瞒控制关系[3][6] - 此事件导致蔚来港股在10月16日盘中暴跌超13%,创下年内最大单日跌幅,收盘下跌8.99%至49.28港元/股[3][6] 收入确认争议 - GIC指控蔚来在BaaS模式中未按美国会计准则分期确认租赁收入,而是在电池出售时一次性将全部金额计入营收[8] - 蔚能正式运营后首个季度,蔚来营收从不足30亿元跃升至逾66亿元,同比增长超一倍,若分期确认则增长曲线不会如此陡峭[10][11] - 蔚来方面坚持认为电池出售时控制权已转移,一次性确认收入符合ASC 606要求,且审计师普华永道未提出异议[13] 控制权与VIE结构争议 - GIC指出蔚来持有蔚能19.84%股权,刻意低于20%的合并报表门槛,但通过担保、回购等方式实际享有约55%经济利益[17][18][19] - 蔚能100%业务依赖蔚来,包括电池采购、租金定价、维护服务等,GIC认为其应被认定为可变利益实体[19][20] - 若VIE认定成立,蔚来需合并蔚能报表,过去确认的数十亿元收入可能被冲回[21] 公司财务状况与影响 - 蔚来自2018年上市以来累计净亏损超过1200亿元人民币,是新势力中唯一未盈利品牌[33] - 公司研发开支长期占营收40%以上,但通过多次融资维持运营,包括合肥注资70亿元、阿布扎比基金投资约210亿元以及2025年9月完成10亿美元股权增发[34][35] - 此次诉讼可能影响蔚来与资本市场关系及未来在阿布扎比、香港等地的融资能力[37] 行业与市场信号 - 此案是史上首例国家级主权基金起诉中概股案件,标志着主权基金从被动投资者转向主动治理者[4][46][47] - 事件凸显了新能源汽车商业创新与传统会计准则之间的碰撞,国际机构对会计合规的容忍度正变得更低[43][44] - 在中美监管摩擦背景下,此诉讼可能成为信号事件,促使国际机构要求中概股披露更详细交易信息[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