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转化效率

搜索文档
C1 生物制造产业化的关键路径是什么?谭天伟等人提出保障原料供应、提升碳转化率等策略,实现可持续发展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6-03 20:36
生物制造行业概述 - 化工生产严重依赖化石资源导致二氧化碳排放激增和资源枯竭问题 [1] - 生物制造以微生物或酶为催化剂利用生物质原料实现能源与化学品生产脱离石油路线 [1] - C1底物(CO₂/CO/CH₄/CH₃OH)因丰富性和减排潜力成为生物制造首选原料 [1][3] C1生物制造技术进展 - 第三代生物制造技术结合可再生能源实现CO₂资源化利用包含原料预处理-生物转化-产物分离全流程 [3] - 当前碳转化效率普遍低于10%需通过代谢工程与合成生物学优化细胞工厂性能 [7][8] - 电-生物催化级联工艺可使生产成本降低39%液态阳光概念提升碳利用效率 [7] 典型商业化案例与经济性分析 - 3-羟基丙酸(3-HP)作为生物塑料关键单体已建设中试装置但未商业化 [5] - 钢厂尾气双阶段转化与CO₂电还原制甲醇混合工艺构建全可再生能源路径 [5] - CO衍生3-HP产率从0.21g/g提升至0.35g/g时产品售价可降40% [8] 原料供应链挑战与解决方案 - C1原料地域分散性强(如美国污水厂CH₄日产量<1吨vs填埋场31吨)规模效应受限 [9] - 原料成本占运营支出57%高于传统生物制造需开发餐厨垃圾等废弃物利用技术 [9] - 产学研协同机制典型案例:Lanzatech与首钢合作钢铁尾气制乙醇项目 [10] 环境效益与政策驱动 - 每吨化学品生产可实现17.20-1219.03吨CO₂当量净减排光合微生物固碳效果显著 [11] - 碳价升至1000美元/吨时产品盈亏平衡价格可降22%欧盟碳交易体系提供额外收益 [11] - 每吨C1基丙烯酸生产可减少3.09吨温室气体排放但需解决能源消耗指标劣化问题 [11] 未来发展方向 - 需突破碳转化效率低和原料供应不稳定瓶颈合成生物学与电催化技术是关键 [12] - 太阳能/风能驱动的CO₂转化体系将实现全方位环境可持续性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