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股权与公开市场的鸿沟
搜索文档
知名PE退市,高盛也扛不住了?
虎嗅APP· 2025-10-04 11:19
文章核心观点 - 高盛旗下私募股权投资机构Petershill Partners因市值持续低于净资产且无法提振股价,宣布将从伦敦交易所退市,结束四年上市生涯 [5] - 该公司商业模式独特,专门投资于其他新兴黑马GP(普通合伙人)公司,而非直接进行项目投资或充当LP(有限合伙人) [6][7] - 尽管其投资组合的资产管理规模从上市时的1870亿美元增长至3510亿美元,且股息持续增长,但二级市场投资者仍给予其净资产近40%的估值折价,凸显私募股权资产在公开市场面临的估值挑战 [13][19][21] 全球黑马VC/PE的幕后推手 - Petershill Partners是高盛于2007年创立的专业型PE机构,投资逻辑是寻找拥有巨大增长潜力的细分领域专家型PE,并提供资本和战略支持以催化其增长 [7][8] - 其成功投资案例包括General Catalyst、Clearlake Capital等,被投GP在获得投资后基金规模均实现指数级增长,例如General Catalyst的旗舰基金规模从2018年的7亿美元增长至80亿美元,Clearlake Capital的旗舰基金目标规模从36亿美元增至150亿美元 [9][10] - 通过出售General Catalyst大部分股权,Petershill Partners获得约7.26亿美元总对价,估计回报达四倍以上 [11] 风光上市 - 2021年10月,Petershill Partners从高盛拆分并在伦敦交易所上市,上市时市值超过50亿美元,通过IPO融资12亿美元 [14] - 上市方式独特,将两只存续基金的投资组合注入上市公司,由高盛管理的这两只基金成为大股东,合计持股75%,高盛原计划在五年内通过减持将持股比例降至25%以实现基金退出 [14][15] 打骨折的资产价值 - 上市后股价持续下跌,2022年跌破了资产净值,2024年以来市值最高点时仍比公司净资产低37% [5][17] - 为提振股价,公司采取了股票回购等措施但无效,管理层承认在估值折价持续的情况下,任何新投资都会导致股东权益缩水 [5] - 高盛持股比例因增持而升至80%,最终高盛以45亿美元总估值将公司私有化,较公告前收盘价溢价35%,但低于上市时市值和净资产 [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