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研自由
icon
搜索文档
深圳新一轮综改“置顶”,不止于吸引顶尖科学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2 23:00
深圳科技创新人才聚集 - 国际神经生物学专家陆伟、丹扬全职加盟深圳医学科学院,反映深圳对全球顶尖人才的吸引力[2] - 2023年深圳920名学者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达46.1万人年,居全国城市之首[2] - 深圳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达93.3%,R&D经费投入强度6.46%,居全国第二[6] 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 - 深圳新一轮综改试点将"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置于首位,探索科研自由与举国体制兼容、市场效率与基础研究平衡[2] - 推行项目经理人制度,赋予人才在项目甄选、团队组建、经费支配等方面更大权限[3][12] -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形成"企业出题-高校解题-市场验题"闭环[4] 深圳科技创新生态优势 - 深圳科技创新主体以企业为主,华为、比亚迪等行业龙头在特定领域突出[6] - 过去十年深圳新建8所高校,全市高校达17所,建成鹏城国家实验室等4000余家创新载体[7][8] - 深圳高校与科研机构历史包袱少,易于打破传统壁垒,实现科教融汇、产教融合[8] 年轻科研团队与创新潜力释放 - 深圳湾实验室30-40岁青年PI占比超60%,市场化、国际化环境利于年轻科学家实现价值[11] - 《意见》要求探索新型研发机构薪酬市场化管理,深化科研经费改革,试行长周期考核[12] - 深圳医学科学院实行社会化用人制度,招聘唯才是举、岗位适配[13] 未来产业与人才培养 - 深圳科创学院孵化"00后"创始团队企业,两年内实现从无到有并获得天使轮融资[16] - 深圳推动新兴领域工程教育与产业融合,高校专业设置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17] -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大学与腾讯、华为等共建产业学院,校企共同制定行业标准[19]
王萌:吸引美国外流人才,欧洲准备好了吗?
环球网资讯· 2025-05-12 06:54
另一方面,高端人才在欧有着不错的职业发展前景。在全球32个拥有世界五百强的国家中,欧洲占16 个,占比达50%。同时,欧洲孵化了不少极具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在工程制造、生命科学、绿 色科技等优势领域。在这些领域,欧洲企业普遍注重研发投入,有条件为高端人才提供领先行业的技术 平台。此外,欧盟"地平线欧洲"(Horizon Europe)等跨国科研项目,为科研人员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开 展合作研究提供了保障。数据显示,仅2023年,"地平线欧洲"就资助了超过1.5万个跨国研究项目。据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发布的2023年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显示,欧洲国家包揽了全球前25名中的17席。 但另一边,现阶段欧洲在吸引国际人才方面也有不容忽视的短板。首先是政府资金投入受限。以法国为 例,近年来,因财政赤字问题,其研究和高等教育预算难掩削减趋势。法国最新预算法案已将研究和高 等教育预算从2024年的314.3亿欧元减少到2025年的310.7亿欧元。且许诺的资金支持能否兑现,也得打 一个问号,如法国曾于2020年承诺为公共科学研究额外注入250亿欧元,但此项资助计划至今仍未能兑 现。 长期以来,美国依托其世界顶尖的高等教育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