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产业主导权
搜索文档
电话接到手软,但美国稀土商为难:你们提的要求,是中国几十年努力的结果…
观察者网· 2025-10-28 16:03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在全球稀土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控制着全球90%以上的稀土永磁体供应,凭借成熟完善的产业体系、技术优势、成本控制能力和庞大人才库,预计将长期维持主导地位 [3][6][7] - 美国及其盟友(如澳大利亚)正通过政府支持和企业合作试图构建替代中国的稀土供应链,但面临建设周期长、成本高昂、技术壁垒及市场不确定性等严峻挑战,短期内难以撼动中国地位 [1][5][6][9] - 中国实施的稀土出口管制政策加剧了全球市场对供应安全的担忧,刺激了美国等国家对本土稀土产能的投资兴趣,但新兴参与者难以快速满足客户对供应可见性、确定性和稳定性的需求 [1][2][5] 美国稀土产业现状与挑战 - 诺维昂磁业公司作为美国稀土永磁体商业化的先行者,已与通用汽车、ABB集团等客户签约,并与澳大利亚莱纳斯稀土公司合作采购原料,但在中国出口管制后客户需求激增数倍的情况下,其产能无法满足,正推动德州工厂提升至年产2000吨的设计产能 [1][2] - 美国稀土产业面临巨大压力,客户要求供应具备可见性、确定性和稳定性以便规划短期发展,但已建成产能不等于立即具备生产能力 [2] - 关键矿产咨询公司Adamas Intelligence分析,理论上美国规划中的永磁体工厂若全部满负荷投产,到2028年产能或可抵消进口需求,但此目标需所有项目按计划推进且需求增速超过供应增速使该方案非长久之计 [5] 全球稀土产业格局与中国优势 - 中国拥有全球半数稀土储量,掌控大部分精炼产能,全球90%以上的稀土永磁体供应来自中国 [3] - 稀土产业建设周期长,新矿山建设需8至10年,精炼厂建设需约5年,2010年中国对日本稀土出口禁令未能撼动其地位即因于此 [6] - 2024年全球稀土产值约65亿美元,仅为铜市场规模的1/33,产业规模小、贸易透明度低、流动性差制约矿企对冲价格波动能力 [6] - 重稀土采购是西方产业扩张的重大障碍,全球大部分重稀土来自中国或缅甸冲突地区且需运往中国精炼,中国4月出口管制正针对此类稀土 [6] 美澳合作替代方案的挑战 - 美澳签署价值85亿美元的关键矿产协议旨在对抗中国,但澳大利亚稀土精炼厂建设成本几乎是亚洲地区的5倍,政府补贴能否使产品具备与中国竞争力存疑 [9] - 部分澳大利亚矿业公司股价在协议后大涨,但小型企业仍难融资,因投资者担忧其无法与中国成熟产业竞争 [9] - 专家评估美国及其盟友将稀土加工作为国家项目也需至少五年才能赶上中国,中方拥有领先数年的研发网络和庞大人才库,美澳可能需要数十年才能与中国竞争 [10] - 美澳协议缺少细节,且面临中国可能采取惩戒措施(如禁运澳大利亚铁矿)以及定价等关键问题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