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空间天气预报
icon
搜索文档
高分辨率望太阳!中国在海拔4700米山区建设新一代太阳望远镜
新华社· 2025-06-25 09:23
项目概况 - "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配套项目在四川省稻城县无名山启动,海拔4700米 [1] - 该项目由中国教育部推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批准立项,是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 [1] - 计划研制兼具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观测和夜天文时域天文观测能力的大型望远镜,为全球最大轴对称太阳望远镜 [1] - 望远镜本体即将建造完毕,计划2026年底完成配套基建及总装,并进行性能调试 [1] 技术优势 - 主镜口径达2.5米,分辨率较国内外现有大口径太阳望远镜提升,观测视场扩大3到4倍 [3] - 能够覆盖整个太阳活动区,突破现有望远镜仅能观察小尺度精细结构的局限 [4] - 可进行多波段成像和磁场观测,完整研究太阳爆发的起源和释能机制等科学问题 [4] 科研价值 - 有望在太阳爆发事件等前沿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4] - 为灾害性空间天气预报提供重要支撑 [4] - 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球独一无二的太阳观测设施 [4] 区域发展 - 稻城县以天文科学园和皮洛遗址为核心,打造"1+3"天文考古集群 [4] - 项目有望助力当地文旅产业发展 [4]
人类首次看到太阳南极
环球网资讯· 2025-06-13 10:41
太阳轨道飞行器任务进展 - 欧洲空间局与美国宇航局联合开展的"太阳轨道飞行器"任务首次进入倾斜轨道,成功拍摄到太阳南极图像,这是人类第一次观测到太阳南极 [1] - 拍摄太阳两极极具挑战性,航天器必须离开黄道面(太阳系大多数天体运行的平面),该飞行器自2020年发射后逐步调整轨道倾角,目前倾角已达17度 [1] - 首批太阳南极图像摄于3月份,当时航天器在黄道面下方15度轨道运行 [1] 科学数据与发现 - 飞行器测量并公布了太阳南极的磁场和高能辐射数据 [1] - 对太阳南极磁场的测量将帮助科学家更好理解约11年出现一次的太阳活动周期 [1] - 太阳活动最低点预计将在3到4年后到来,极地磁场结构数据对空间天气预报尤为关键 [1] 未来观测计划 - 飞行器还将继续提升轨道高度,未来将提供更清晰的太阳极区视野 [1] - 目前正在传回太阳北极的图像数据 [2]
巨型太阳暗条爆发新途径揭示
科技日报· 2025-06-11 16:18
原标题:巨型太阳暗条爆发新途径揭示 太阳暗条是如何爆发的?记者9日获悉,云南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院所的科研人员,基于 我国"羲和号"卫星和空间新技术试验卫星搭载的46.5纳米极紫外太阳成像仪等设备的最新观测,揭示了 太阳表面小尺度磁活动引发大规模太阳暗条爆发的新途径。这一成果近日刊发于国际期刊《天体物理学 报》。 太阳暗条是悬浮于日冕中的冷密磁化等离子体。巨型暗条最长可达数百兆米,相当于太阳半径。 "巨型太阳暗条一旦被'触怒',便会突然爆发,可能会形成壮观的日冕物质抛射,并产生耀斑,进而引 发日地空间的灾害性空间天气。"论文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云南大学副教授陈何超介绍,研究并掌握 巨型太阳暗条失稳爆发的物理机制,对构建精准的空间天气预报模型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这些原本稳 定存在的巨型暗条为何突然失去平衡依然成谜。 陈何超表示,此次研究中,科研团队借助"羲和号"和46.5纳米极紫外太阳成像仪提供的最新观测数据, 细致研究了一个爆发于2022年9月15日的长达350兆米的巨型暗条从准静态走向失稳爆发的关键过程,发 现引发巨型暗条爆发的"最后一根稻草"竟是其下方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微小暗条。 根据"羲和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