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端到端和大语言LLM
icon
搜索文档
最近才明白,智能驾驶量产的核心不止是模型算法。。。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7-08 20:45
自动驾驶4D自动标注技术 核心观点 - 行业共识认为模型算法是智驾能力从0到10的关键 但海量自动标注数据才是从10到100的核心 未来将进入自动标注数据时代 [2] - 4D自动标注(3D空间+时间维度)是智能驾驶量产泛化的核心 需解决动态目标追踪、多模态数据融合、场景泛化等关键难题 [7] - 当前行业痛点包括:人工标注成本高(周期长、费用贵)、复杂场景下自动化标注精度不足、跨城市/天气的场景泛化能力待提升 [7][8] 技术实现路径 动态障碍物标注 - 流程包含四大模块:离线3D目标检测(点云或激光雷达-视觉融合)、离线跟踪、后处理优化、传感器遮挡优化 [5] - 3D检测采用SAFDNet等算法 需处理数据增广、BEV/多帧时序融合等关键问题 跟踪环节需解决ID跳变、轨迹生命周期管理等工程挑战 [11] 静态元素与OCC标注 - 静态标注依赖SLAM重建技术 通过全局clip道路信息避免单帧感知偏差 激光/视觉SLAM算法为重建核心 [12][14] - 通用障碍物OCC标注需处理稠密化点云、跨传感器遮挡优化 真值生成支持激光/视觉双方案 [15] 端到端标注 - 主流范式包括一段式和两段式实现 需整合动态障碍物、静态元素、可行驶区域等多元数据 [16] - DrivingGaussian等闭环仿真算法为端到端自动驾驶刚需 扩展4D标注的应用边界 [16] 行业发展趋势 - 数据驱动架构转向大规模无监督预训练+高质量数据集微调模式 联合标注取代传统分模块标注 [3] - 头部公司加速布局Occupancy Network技术 2022年特斯拉量产应用后OCC已成为感知标配 [15] - 数据闭环面临scaling law有效性验证、跨传感器系统兼容性等深层挑战 [17][18] 技术能力要求 - 自动标注系统需综合离线算力与时序信息处理能力 对工程师的大模型系统驾驭能力要求极高 [2] - 核心技能包括多模态3D感知、SLAM重建、Transformer模型应用及PyTorch工程化能力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