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外国性

搜索文档
“洋气”的海报更卖座?从好莱坞电影看文化产品的“外国性”
36氪· 2025-06-18 11:32
中国电影市场政策演变 - 1994年广电部出台348号文件,首次允许每年进口10部分账片,好莱坞电影正式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 [1] - 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分账片进口量增至20部,2012年中美备忘录将配额提升至34部且分账比例从13%提高到25% [2] - 2015年中美签署《分账影片进口发行合作协议》,引入国际审计监督机制 [2] 好莱坞电影市场表现 - 《速度与激情》《复仇者联盟》《阿凡达》等系列在中国市场取得强劲票房表现 [2] - 2011-2018年研究覆盖304部好莱坞电影,数据来源包括艺恩数据、IMDb和豆瓣平台 [3] - 同期对比样本包含1541部中国本土电影作为参照组 [3] 外国性研究方法论 - 采用BERT模型将非结构化文本转换为数值向量,通过余弦相似度评估文本外国性 [4] - 使用SSIM指数分析海报视觉差异,量化图像外国性 [4] - 首次结合深度学习、文本嵌入和图像处理技术进行产品层面外国性研究 [4] 外国性与票房关系 - 外国性与票房呈倒U型关系,适度外国性带来最佳票房表现 [5] - 过度外国化会导致观众产生距离感,降低观影意愿 [6] - 海报视觉外国性对票房影响比文本外国性更显著 [6] 文化产品营销启示 - 视觉元素能更有效传达文化细微差别,是重要营销工具 [6] - 需平衡外国元素浓度,避免过度本土化或过度外国化 [6] - 符号学分析方法可帮助设计符合当地观众认知的营销素材 [7] 技术应用创新 - BERT模型基于25亿单词维基百科和8亿单词BookCorpus预训练数据 [8] - Transformer架构支持深度语义分析,捕捉单词细微含义 [8] - 该方法首次实现从句法、语义及潜在信息多维度挖掘电影内容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