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历

搜索文档
高考成绩可查20年,青春纪念还是人生枷锁?
南方都市报· 2025-07-04 20:23
高考成绩查询服务 - 多个省份开放往届高考成绩查询功能 最早可查询22年前成绩 通过身份证或刷脸认证即可获取带红章的电子版成绩证书 [1] - 该服务解决了"老考生"因信息遗失无法查询的痛点 体现了数字政府在数据整合和政务服务方面的进步 [1] - 网友对此点赞 认为这是对个体记忆的尊重和回应 [1] 高考数据变化 - 2003年高考报名人数613万 录取382万人 录取率62.3% 2025年预计报名1335万人 录取率79.65% [1] - 2003年全国高校1451所 本科院校639所 2025年高校达2919所 本科学校1365所 数量明显增加 [1] - 高考形式由"3+X"演进为"3+1+2"等 选考更灵活 评价更综合 [1] - 20年前大学文凭较为稀缺 如今高等教育普及 文凭"含金量"呈现分化 学历已非唯一竞争力标志 [1] 查询动机分析 - 查询动机包括怀旧情结 重温青春岁月 或证明过往荣耀 [2] - 考得好的人可能沉湎于过去荣耀 考得不好的人可能持续为成绩困扰 [2] - 部分单位在职称评定 人才引进 落户申请等环节仍要求提供高考成绩 这种做法合理性值得质疑 [2] - 过度依赖高考成绩进行人才评价 与"第一学历歧视"类似 都是简单粗暴的标签化判断 [2] 社会观念变化 - 有人选择将高考成绩视为人生档案 有人选择将其视为已翻过的一页 [3] - 这项服务让每个人都有了选择的权利 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3] - 重要的是对过去的态度 而非分数本身 青春已被封存 未来仍待书写 [3]
从相亲圈到资本市场,留学生面临贬值困境
虎嗅· 2025-05-04 20:24
留学学历含金量演变 - 2015年前后相亲市场开始质疑留学女生学历与能力不匹配的现象 [3][4][5] - 2019年质疑升级为普遍性操作 女方也开始关注如何应对男方对留学学历的质疑 [6] - 质疑焦点集中在国外留学圈情感问题和一年制硕士的含金量问题 [9][10] 留学镀金机制 - 英国开设大量文科类一年制硕士项目 门槛低且可快速将普通学历洗成海外名校硕士 [11][12] - 水硕对女生在相亲市场阶层提升效果显著 但对男生薪资提升作用有限 [14][15][16] - 2016年数据显示海归硕士中80%为女性 其中近一半为英国硕士 且多集中在管理学、经济学等文科领域 [18] 市场反馈机制 - 相亲市场作为去中心化自由市场 率先对水硕学历产生质疑 [24][25] - 2017年起企业招聘开始强调第一学历 以规避英国水硕等镀金捷径 [28][29][30] - 企业通过高考成绩判断人才真实性 第一学历优秀者叠加海外经历更受认可 [32][33] 政策端反应 - 2024年多省市公务员选调明确限制英美澳加等水硕学历留学生 [36] - 国企公务员因体量大决策慢 对留学生含金量问题的反应滞后于相亲市场和企业 [35][37] 社会验证机制 - "我考考你"成为社交媒体验证留学生真实能力的普遍方式 [39][40][41] - 男女对学历认证差异:女性更认证书权威 男性更重实际能力验证 [43] 问题发展脉络 - 2015年相亲市场质疑→2017年企业重视第一学历→2021年网民"我考考你"→2024年公务员限制留学生 [45] - 各领域反应速度:相亲市场(最快)→企业市场→国企公务员(最慢) [46][47][48] - 2025年协和事件是海外学历含金量长期下降的集中爆发 [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