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系统管理
icon
搜索文档
便利蜂没有理想国:系统改变人,环境改变系统
晚点LatePost· 2024-06-02 11:00
核心观点 - 便利蜂试图通过算法系统驱动便利店运营标准化 实现高效扩张和盈利 但面临环境变化和人性执行偏差的挑战 [3][5][7] - 系统化管理在初期显著降低成本并加速扩张 但过度依赖技术导致应对市场变化时缺乏灵活性 [8][11][15] - 零售行业没有标准答案 需要平衡系统效率与人文关怀 适应不同区域市场特性 [7][19][38] 商业模式 - 采用全系统驱动模式 覆盖选址/订货/排班/陈列等200多个子模块 技术团队占比达60% [11][12] - 通过销量预测算法自动生成订货量 北京高销店日均2万元需配5名员工 [12] - 自研设备包括链接触控蒸烤箱(成本超10万元)和智能冷链系统 [13] 运营数据 - 巅峰期达3000家门店覆盖38城 员工超1000人 后收缩至1000店9城100人 [3][29] - 北京500店3年实现盈利 对比日系品牌需8-10年 但2021年关店率达46% [15][29] - 2020年疫情中新开600店 原计划2023年达1万家 实际暂停扩张 [27][32] 系统优势 - 选品成功率从40%(人工)提升至95% 发现海河牛奶等爆品 [35] - 店员培训周期从行业3年缩短至1年 新人10天可上岗 [15] - 通过数据采集(摄像头/共享单车)优化选址 北京鲜食工厂买断确保供应链 [34] 执行问题 - 店员存在糊弄系统行为 如清洁死角规避AI检测 手动配餐导致库存误差 [18] - 系统初期按前30%员工标准要求全员 导致效率下降 后引入疲劳系数调整 [23][25] - 低销店(日均1万以下)从3人减至2人 部分门店提前至21点闭店 [31] 市场挑战 - 上海开店存活率仅30% 面临全家等品牌百米内围剿 [34] - 下沉市场15元客单价无优势 鲜食品类不受低线城市欢迎 [37] - 中国城镇化率66% 低于便利店普及国家70%的门槛 美宜佳通过加盟模式覆盖4000乡镇 [38] 战略调整 - 2023年开放加盟作为直营参照系 强调单元经济优先于规模扩张 [39] - 保留系统核心地位 但加入金银牌激励和人文关怀设计 [24][25] - 等待写字楼经济复苏重启扩张 坚持技术驱动优于人工管理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