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叙事
搜索文档
刘和平:现实主义和经典叙事回归下的多元创新
人民网· 2025-10-31 13:22
现实主义创作理念 - 现实主义创作的核心理念是求真,但不能止步于表现社会生活表象的真实 [1][2] - 须用诗人的眼光去寻找人物心灵的真实,用田野调查的态度去探究社会生活背后文化成因的真实 [1][2] - 身处全球化时代,参考多种流派认识世界的独到见解,有益于探究现实生活现象背后的文化成因和个体生命的心灵真实 [5] 创作实践案例 - 匈牙利作家拉斯洛反对以西方文化为中心的论调,认为人类文化是世界各民族的集体记忆,并因此热爱中国文化 [4] - 拉斯洛通过追寻李白足迹、品读《清平调》,关注到李白用美好意象比喻杨玉环,从而感受到李白内心深处对杨玉环绝世独立的惊叹 [4] -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通过田野调查领悟到人类学的核心是“解读文化符号的意义”,认为社会行为是文化符号的载体 [5] - 近期现实主义剧集作品如《山花烂漫时》《我的阿勒泰》因探寻人物心灵真实和命运背后深层文化成因而受到观众喜爱 [5] 经典叙事的突破与创新 - 传统经典叙事四要素为线性时间、因果逻辑、明确冲突、完整闭环,形成“设定目标、遭遇阻碍、解决冲突”的三幕剧程式结构 [6] - 诗歌结构的要诀是“起要平阔,承要从容,转要变化,合要隽永”,关键在于“隽永”,以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 [6][7] - 经典叙事并非一味强调环环相扣、强化冲突,更难得的是从容叙事,意在言外 [7] - 学会停下来写戏,写出情节以外人物的人生态度,因为唯有人物的人生态度是观众猜不到的,才能丰富作品内涵 [7] - 经典叙事并非现实主义创作的专利,早在延安根据地时期就提出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主张 [7]
好剧本是如何炼成的?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剧集沙龙在京举办
新京报· 2025-10-29 15:18
行业核心理念转变 - 影视行业正加快转向“剧本中心制”,创作重心从流量导向回归故事本体[2] - 行业共识认为坚持讲好故事是作品具备穿透时代生命力的关键,将推动行业向精品化、多样化发展[2] - 落实“剧本中心制”需要编剧确立剧本定稿权、剧本阐释权和剪辑审查权[2] 剧本创作方法论 - 现实主义创作应透过社会表象真实,揭示文化成因和人物心灵的真实[2] - 经典叙事需写出人物以外的人生态度,以及在典型环境下不同典型人物的态度以丰富内涵[2] - 原创剧本的核心价值在于其未知性,为观众提供超出想象的更高期待能收获更好效果[3] - 故事创作的基础是塑造好人物,人物定好后情节才有根基和出发点[3] IP改编与创新实践 - 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需专注于用影视语言讲述故事,让文学精华通过影视力量打动观众[4] - 好剧本与好角色是演员快速融入角色的关键,能使表演细节自然流淌而非刻意设计[4] - 创作需注重当下性,让现代人理解古人情怀,找到故事与现代人的连接以引发跨时代共鸣[4] 长剧集与IP系列发展趋势 - 维持IP系列长久生命力的秘诀在于保持独特的美学风格[4] - 未来长剧集将更彰显编剧和导演的独特艺术风格,出现更多“作者式剧集”[4] - 热门IP系列如《唐朝诡事录》正在持续开发新作,例如该系列第4部《唐朝诡事录之蜀道》已在创作中[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