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影视制作
icon
搜索文档
幸福蓝海:公司未投资电影《731》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21:39
公司投资动态 - 公司未投资电影《731》项目 [2] 投资者互动信息 - 投资者询问公司是否投资电影《731》及投资占比 [2] - 公司通过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应未参与该项目 [2] 新闻来源 - 信息来源于每日经济新闻 [3]
2025北京文化论坛|AI如何重塑影视创作——“破界共生:科技激发文化原创力”平行论坛首场沙龙举办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17 19:13
行业观点 -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以前所未有方式重塑文艺创作生产方式和表现形态 提供文化创新全新可能[5] - AI技术正在革新影视工业全流程 传统制作链条开始全面应用AI技术[9] - 生成式AI普及实现对创作者平权 极大降低创作门槛[12] - AI技术将如手机和数码相机一样成为日常工具 实现技术平权时代进步[12] - 行业需依靠自身力量打造垂类模型 自主研发算法和构建训练数据体系 避免被科技发展碾压[16] - AI是拓宽行业产值 激发产业新活力和发展空间的重要推动力[19] - 科技发展有效赋能文化传播 通过AI技术使中国文化底蕴更易传播[19] 技术应用 - AI生成影视作品在科幻构想 文化创新 国风动画等维度展现强大能力[5] - AIGC技术使传统需要小组工作一周的镜头仅需一人半天完成 实现降本增效和简化创作沟通流程[9] - AI在前期概念设计 特效场面预览以及通过预演工具辅助导演进行全片规划方面带来全新突破[14] - 多模态大模型发展将使AI在影视制作每个环节发挥更重要作用[12] 创作影响 - AI为电影人重拾创作本真与勇气 提供前所未有的创作自由度[11] - 创作者得以更低成本 更无畏心态追寻内心影像表达 拥抱艺术创作无限可能[11] - AI未改变内容为王根本逻辑 但提供重新定义创作流程和参与全球竞争的机遇[16] - AI在降低制作门槛同时抬高内容标准 使更质朴贴近生命与灵魂的表达更为珍贵[19] - 内容创作核心竞争力将更集中于深刻叙事与人性洞察[19] 活动背景 - 北京文化论坛平行论坛首场专业沙龙在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举行[1] - 沙龙由北京市文联和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承办 作为四季影像主题创作分享会[3] - 论坛将继续举办多场科技与文化融合主题专业交流活动[23]
中国电影(600977.SH):主出品影片《志愿军:浴血和平》已定档9月30日
格隆汇· 2025-09-17 18:17
公司影片上映计划 - 公司主出品影片《志愿军:浴血和平》已定档9月30日 [1] - 公司参与出品影片《浪浪人生》《刺杀小说家2》等将于近期上映 [1]
迪士尼和环球影业对一家中企提起版权诉讼?外交部回应
财联社· 2025-09-17 16:49
据北京日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法新社记者提问,包括迪士尼和环球影业在内的多家好莱坞大型制片厂周一在美国对中国一家人工智能 公司提起联邦诉讼,指控其大规模侵犯版权。请问外交部对此有何评论? 林剑表示,我不了解你提到的具体情况。中国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我们也依法依规履行我们应当承担的国际义务。有关的具体问题你可以向中方 的主管部门了解。 ...
迪士尼和环球影业对一家中企提起版权诉讼?外交部回应
第一财经· 2025-09-17 16:01
林剑表示,我不了解你提到的具体情况。中国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我们也依法依规履行我们应 当承担的国际义务。有关的具体问题你可以向中方的主管部门了解。 据北京日报,9月17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 法新社记者提问,包括迪士尼和环球影业在内的多家好莱坞大型制片厂周一在美国对中国一家人工智能 公司提起联邦诉讼,指控其大规模侵犯版权。请问外交部对此有何评论? ...
迪士尼等好莱坞巨头起诉MiniMax侵权,涉及超50个IP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7 14:14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肖潇报道 好莱坞和AI的版权战火,吹到了国内公司身上。当地时间9月16日,迪士尼、环球影业、华纳兄弟三大影视巨头联合在美国加州 联邦法院起诉国内公司 MiniMax,指控其旗下AI产品"海螺AI"侵犯版权。 起诉书称,MiniMax 及其产品"海螺AI",在训练和生成过程中大规模复制和再现影视、漫画作品,构成未经授权的复制、发 行、衍生作品创作、公开展示和公开表演,违反《美国版权法》。除直接侵权外,MiniMax还被指存在协助侵权,应承担连带 责任。 原告阵容几乎覆盖了好莱坞半壁江山:漫威、迪士尼、二十世纪福克斯、DC漫画、梦工厂等悉数在列。被告则包括 MiniMax 母 公司上海稀宇科技,及其新加坡运设立的国际运营公司 Nanonoble Pte Ltd。 MiniMax是国内AI创业"六小龙"之一,2021年由商汤科技前副总裁闫俊杰在上海创立,"出海"这一关键词一直与其紧密联系。 官网介绍,MiniMax的自研多模态模型及AI原生应用已经覆盖超过200个国家及地区,有1.57亿名个人用户。主要产品包括多模 态生成平台海螺AI、基座模型MiniMax,以及AI虚拟陪伴应用Talkie(国 ...
短剧短片产业基地落户北京
人民日报· 2025-09-17 08:23
醉影场短剧短片产业基地位于朝阳区崔各庄乡醉库国际文化创意园。基地将工业遗存升级为光影舞台, 构建了包含场景库、剧本库、人才库、资源库、资本库的"五库一网"数字服务体系,提供从编剧服务、 场景预约到投资引荐、后期承制的一站式支持,并规划建设数字虚拟影棚等前沿设施。 目前,北京文化(000802)产业园区协会、保利文娱、稻草熊影视等20余家头部企业已正式签约入驻基 地。据悉,基地将紧扣短剧短片产业发展趋势,既高效满足短剧短片拍摄需求,也为现有文旅空间提供 品牌赋能,实现"以短剧赋能千行百业"的发展目标。 本报电(韩雪成)AIGC短剧短片产业场景创新荟暨醉影场短剧短片产业基地成立活动日前在京举办。 本次活动由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和北京市朝阳区支持,着力推动AI前沿技术与短剧创作、拍 摄、制作全链条深度融合,创新"短剧+文旅"场景联动模式。 ...
顶尖科技人才超50万城市:印度4个,中国3个,美国0个
吴晓波频道· 2025-09-16 08:21
全球科技人才集群格局变化 - 深圳-香港-广州集群跃居全球创新集群首位 结束五年第二地位 超越东京-横滨集群[2][12] - 全球科技人才超50万的第一梯队城市全部位于亚洲 包括印度班加罗尔/德里-古尔冈/海得拉巴/孟买 中国北京/上海/深圳 日本东京[4] - 亚太地区占据全球科技人才核心市场16席 北美地区以美国12席居第二 欧洲仅巴黎与伦敦进入30万人才级别[6] 人才集群量级与创新能级关联 - 10万科技人才规模是产业萌芽起点 30万标志全球影响力形成 50万意味着掌握技术主权[6] - 人才超过10万人的城市全球共48个 其中8个超50万人的超级集群均位于亚洲[4][6] - 深圳人口占全国1.28% 但2023年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23% 聚集超2.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37] 中国创新集群具体表现 - 深港广集群2024年发明专利授权量11.3万件 占全国总量12.1% PCT申请量1.9万件占全国27.5%[13] - 中国以24个集群数量居全球创新百强集群首位 美国22个 德国7个 印度与英国各4个[13] - 北京/上海-苏州进入全球十大创新集群 北京全球占比4.0% PCT3.8% 风险资本2.9% 上海-苏州HH版物7.5% PCT3.3% 风险资本3.7%[14][15] 非科技行业人才集群案例 - 好莱坞聚集3.2万家电影服务企业 六大制片厂包揽全美83%院线票房和91%流媒体收入[17] - 杭州聚集超6万家电商企业 实现"一天组建团队/一周上线推广"的集群加速度[21] - 菲律宾凭借英语优势成为全球BPO首选地 马尼拉/宿务聚集大量客服与电销人才[22] 人才集群形成机制与城市竞争力 - 人才密度需结合结构交叉度/创业生态连接效率/技术产品化速度 形成创新生态复合体[40] - 面对面交流促进隐性知识传递 科学家更愿待在聪明人密度高的区域产生知识外溢[35][37] - 中国人才友好型城市评价体系包含六大吸引力指标与四大发展生态友好度[32]
刚当上全球首富,甲骨文太子又盯上华纳兄弟探索
36氪· 2025-09-16 07:59
9月11日,多家媒体披露美国科技巨头甲骨文(Oracle)创始人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之子——大卫·埃里森(David Ellison)所主导的新晋媒体巨头 派拉蒙天舞(Paramount Skydance),准备对规模更为庞大的华纳兄弟探索(Warner Bros. Discovery, WBD)发起收购。 这起"蛇吞象"交易点燃了全球文娱产业的神经。巧合的是,就在消息传出的前一天,由于AI业务的惊人增长,甲骨文股价一夜飙升,为拉里·埃里森带来 了近1000亿美元的财富增量,使其家族总资产突破4000亿美元大关。 源自硅谷的雄厚资本,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准备改写好莱坞的权力版图。 从此前对TikTok的收购意图,到几个月前拿下派拉蒙,再到如今觊觎华纳兄弟,埃里森家族在娱乐传媒领域的一系列迅猛动作,究竟是深思熟虑的商业帝 国战略延伸,还是一场由家族财富支撑的"富二代"个人兴趣游戏? 这不仅关乎好莱坞的未来格局,也可能间接影响到远在太平洋对岸的中国观众和内容产业。 埃里森家族:好莱坞的"不速之客" 华纳兄弟探索的体量比派拉蒙庞大得多。它由华纳兄弟影业(拥有DC宇宙、哈利波特、指环王等IP)、 ...
大麦娱乐20250915
2025-09-15 22:57
**大麦娱乐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公司为综合性娱乐公司大麦娱乐 前身为阿里影业 于2014年借壳上市[3] * 行业涉及现场娱乐票务 IP授权衍生品 电影票务 以及影视内容投资制作[2][4] **核心业务板块表现** * 大麦现场票务平台2024年收入达21亿 毛利率64% 是国内领先的现场娱乐票务服务商[2][6] * 阿里鱼IP授权业务收入从2019年的2亿增长至14亿 截至24财年总代理金额约40亿美元[2][10] * 影视相关业务中 淘票票电影票务市占率稳定在30%-40%[4][15] 剧集业务在24年实现约5亿元收入[4][16] **业务运营与战略** * 大麦票务平台服务费率在7-8%左右[6] 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2][6] * 阿里鱼采用"IP to B to C"全链路模式 已与超过200个品牌达成授权合作 累计推出超过3万个SKU[4][13] * 阿里影业实行"双龙驱动"战略 深入参与优质内容制作 拥有6家自制工作室[15][16] **市场动态与用户增长** * 疫情后大型演唱会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从16-19年的三四十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00亿元左右[2][9] * Livehouse和专业场馆收入从几亿元增长到接近100亿元[9] * 大麦MAU从疫情前几百万级别增长至2024年的2000万 高峰时达5000万[2][7] **重要合作与IP资源** * 阿里鱼主要IP合作伙伴包括三丽鸥 宝可梦和奇卡哇等[11] 其中三丽鸥占到公司收入的一半左右[12] * 公司与三丽鸥的独家代理合作始于2023年 为期五年[11] 并于2024年10月获得奇卡哇独家代理权[11] **行业趋势与风险提示** * 中国正版授权市场增长迅速 预计2025年将成为全球第四大授权市场[14] * IP授权行业采用保底加分成模式运营[14] * 与头部IP合作导致阿里鱼毛利率有所下降[2][10] 内容定制化生产导致剧集业务毛利率较低[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