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资产转化

搜索文档
让“绿色资产”变成“真金白银”
人民网· 2025-08-28 14:17
政策支持 -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国家林草局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推出15条具体措施打通生态产品价值到经济发展收益的转化通道 [1] - 政策鼓励将用材林中幼林、毛竹林、果树、设施花卉、苗木等纳入抵押物范围 拓宽可抵押林权范围 [2] - 创新金融支持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重点围绕林菌、林药、林菜、林禽、林蜂和森林康养等林下产业发展需求提供信贷服务 [2] 融资创新 - 银行开始重视树林未来能吸收的二氧化碳 通过专业测算将生态价值转化为具体价值 [1] - 依法合规延长贷款期限 稳步推行农户信用评价和林权抵押相结合的可循环信用贷款 [2] - 全国首单水土流失区林业治理碳汇保险在福建省长汀县落地 为389万亩水土流失区林业治理资源提供1300万元碳汇损失风险保障 [1] 行业影响 - 政策推动形成政策搭台、银行赋能、企业唱戏、群众受益的良性循环 [2] - 加快完善政策配套体系和保障机制 建立标准并明确实施路径 [2] - 金融支持将激活更多沉睡资产 使绿水青山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财富和幸福财富 [3]
人民财评:让“绿色资产”变成“真金白银”
人民网· 2025-08-27 09:08
政策支持 - 中国人民银行 金融监管总局 国家林草局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推出15条具体措施打通生态产品价值到经济发展收益的转化通道[1] - 政策鼓励将用材林中幼林 毛竹林 果树 设施花卉 苗木等纳入抵押物范围拓宽可抵押林权范围[2] - 创新金融支持林下经济发展模式重点围绕林菌 林药 林菜 林禽 林蜂和森林康养等林下产业发展需求提供信贷服务[2] - 依法合规延长贷款期限并推行农户信用评价和林权抵押相结合的可循环信用贷款[2] 行业痛点 - 林业融资长期面临融资难 融资贵 融资短瓶颈制约行业发展[1] - 林木资产难以作为抵押物因自然灾害风险高且生长周期长达十几年至几十年与贷款期限不匹配[1] - 金融机构对林业贷款存在顾虑导致造林计划因资金短缺搁置[1] 创新实践 - 银行通过专业测算将树林未来吸收的二氧化碳等生态价值转化为具体可评估资产[1] - 全国首单水土流失区林业治理碳汇保险于2024年1月1日在福建长汀落地为389万亩林业治理资源提供1300万元碳汇损失风险保障[1] - 政策推动形成政策搭台 银行赋能 企业唱戏 群众受益的良性循环机制[2] 生态与经济协同 - 林业发展提升空气清新度 水土稳固度改善生态环境[2] - 金融支持使种树人通过护林造林获得经济收益增强持续投入动力[2] - 政策目标为实现越护林越赚钱 越赚钱越护林的良性循环激活沉睡生态资产[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