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搜索文档
既守护绿水青山,又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安徽六安是这样治水的|水征文选登
中国环境报· 2025-11-04 11:10
为统筹推进水生态环境改善,六安制订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办法,建立断面水质补偿激励机制。针对水 质出现波动的断面,推进"查、测、溯、治",特别是在霍邱县城东湖、城西湖等地,全面排查流域内污 染现状,摸排各主要支流水质状况,查找问题症结,有条不紊地推进整治工作。深化工业园区水污染治 理,六安市一家国家级和 7 家省级工业园区实现工业废水全部纳管收集。持续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整治, 六安市区和县城消除黑臭水体,并在"初见成效"基础上持续巩固提升。 为强化应急响应,六安修订印发《六安市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六安市东、西淠河和淠河总 干渠"一河一策一图"环境应急响应方案》,联合合肥市生态环境局开展淠河总干渠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 练。对淠东干渠、史河、杭埠河、丰乐河等跨界河流与相关地市开展联防联控,建立流域水环境问题排 查溯源机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为深入打好重点流域综合治理攻坚战,六安严格入河排污口审批,对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入河排污 口,依法办理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手续。对申请设立的入河排污口逐个实地踏勘选址,审慎论证分析排 放方式、尾水污染物及浓度对下游水功能区及第三方的影响。 六安持续推进巢湖流域城镇生活污水和农 ...
总书记的关切·落地的回响|保护黑土地 大国粮仓更稳固
人民日报· 2025-10-26 10:30
人民日报记者 戴林峰 祝大伟 "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留给子孙后代。" ——2020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 如何处理好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这个工作很重要!"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7月在吉林考察时强调,"东北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 是'黄金玉米带'、'大豆之乡',黑土高产丰产同时也面临着土地肥力透支的问题。一定要采取有效措 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留给子孙后代。" 今年金秋,黑土地上传来好消息:黑龙江省拜泉县新生乡永发村侵蚀沟治理地块种出"吨粮田"—— 玉米亩产突破1000公斤!而2021年治理前,亩产仅为300公斤。 侵蚀沟,因暴雨冲刷形成,吞噬耕地,割裂农田。黑龙江省共有侵蚀沟11.55万条,沟壑总长4.5万 公里。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为治理永发村2810米长的侵蚀沟,拜泉县 投入380万元,削坡、修石笼、栽植灌木,20多米深的沟壑缩小至5米。 "十四五"时期,水利部累计向东北黑土区投入中央资金144.06亿元,治理发展型侵蚀沟5.73万条, 保护耕地约1374万亩,年增 ...
保护黑土地 大国粮仓更稳固
人民日报· 2025-10-26 10:05
"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留给子孙后代。" ——2020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 如何处理好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这个工作很重要!"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7月在吉林考察时强调,"东北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是'黄 金玉米带'、'大豆之乡',黑土高产丰产同时也面临着土地肥力透支的问题。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 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留给子孙后代。" 今年金秋,黑土地上传来好消息:黑龙江省拜泉县新生乡永发村侵蚀沟治理地块种出"吨粮田"——玉米 亩产突破1000公斤!而2021年治理前,亩产仅为300公斤。 侵蚀沟,因暴雨冲刷形成,吞噬耕地,割裂农田。黑龙江省共有侵蚀沟11.55万条,沟壑总长4.5万公 里。 "黑土生'金',激发了农民的内生动力。"黑龙江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处处长张晓晨说。拜泉县是东北黑土 区唯一的全国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也是水利部的基层调研点。 张晓晨随同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调研团队,踩着田埂下乡问需。2024年,增发国债资金支持的东北黑 土区侵蚀沟治理项目达2.77万条,工程量相当于过去10年的总和。治理不 ...
保护黑土地 大国粮仓更稳固(总书记的关切·落地的回响)
人民日报· 2025-10-26 06:54
"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留给子孙后代。" 给黑土地"盖被子",秸秆还田每亩补贴20元;为黑土地"舒筋活络",深翻作业每亩补贴30元;让黑土 地"喘口气",轮作每亩补贴150元……一年下来,老杨领到黑土地保护各项补贴近两万元。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老杨还享受了测土配方施肥服务,黑土地"吃"上营养餐。2024年,黑龙江省土壤 有机质平均含量达40.3克/千克,比2016年增加4.1克/千克。 ——2020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 如何处理好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这个工作很重要!"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7月在吉林考察时强调,"东北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是'黄 金玉米带'、'大豆之乡',黑土高产丰产同时也面临着土地肥力透支的问题。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 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留给子孙后代。" 今年金秋,黑土地上传来好消息:黑龙江省拜泉县新生乡永发村侵蚀沟治理地块种出"吨粮田"——玉米 亩产突破1000公斤!而2021年治理前,亩产仅为300公斤。 侵蚀沟,因暴雨冲刷形成,吞噬耕地,割裂农田。黑龙江省共有侵蚀沟11.55万条,沟 ...
内蒙古发布生态产品目录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10-23 14:05
政策核心与目标 -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发改委、统计局印发《内蒙古自治区生态产品目录》(2025年版)[1] - 政策旨在梳理、挖掘和开发全区生态产品,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1] - 此举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体现,对加快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具有重要意义[1] 目录内容与分类体系 - 目录以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农田和城市六大类型生态系统为基础[1] - 对物质供给、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三大类生态产品进行了系统性分类[1] - 重点挖掘具有特色突出、代表性强、品质优良、生态溢价效应的产品[1] 未来实施路径 - 将按照注重实效、逐步纳入的原则,分期分批将易识别判断、易界定、易调查的生态产品纳入目录[1] - 结合统计调查、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等工作,不断充实目录产品[1] - 目标是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经济优势转化[1]
行走江河看中国|松辽流域绘就粮安与生态共荣新图景
中国新闻网· 2025-10-20 10:25
水网润田:灌溉基础设施升级 - 松辽流域已建成600余处万亩以上灌区 灌溉面积达1.8亿亩 覆盖流域32%的耕地 [4] - 流域内持续推进灌区升级改造 包括26处大型灌区和142处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 以及5处新建中型灌区落地 [4] - 三江平原推广“节水控灌”技术 “旱平免提浆”技术使每亩田节约60立方米泡田水 土壤含氧量显著提升 [4] - 西辽河流域采用滴灌技术 用水量较传统灌溉减少近半 同时保证亩产不减 [4][5] 沟壑治理:水土保持与耕地修复 - 东北黑土区曾面临严重侵蚀沟问题 部分侵蚀沟长达数公里 深近10米 导致耕地碎片化 [6] - “十四五”以来累计投入中央资金144.06亿元 带动地方资金45.35亿元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683平方公里 [7] - 治理措施使5.73万条发展型侵蚀沟停止扩张 保护1374万亩耕地 每年新增粮食产量达3.3亿斤 [7] - 2024年增发国债项目实现单年度治理2.77万条侵蚀沟 保护665万亩耕地 年增粮食1.6亿斤 [7] - 具体案例显示 辽宁抚顺县治理295条侵蚀沟新增耕地390亩 内蒙古科右前旗整治265条沟壑恢复及新增耕地共148亩 [8] 生态价值转化:创新交易模式 - 辽宁抚顺县完成全国首单黑土区侵蚀沟治理新增耕地指标交易 16.7亩新增耕地指标以167万元成交 [12] - 交易所得反哺后续水土保持工程 形成“治理-增收-再治理”的良性循环 治理后土地每年多产1.67万斤粮食 [12] - 内蒙古科右前旗完成43.17亩新增耕地指标交易 收入用于村民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和水土保持功能提升 [12] - 生态治理带来实际经济效益 村民反馈治理后每亩人工费省三成 粮食多收五六百斤 年收入增加数万元 [12] -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面积较2020年减少近1万平方公里 中度及以上侵蚀面积占比大幅下降 [12]
宁夏12宗水土保持生态产品“变现”1240万元
新华社· 2025-09-19 14:12
交易概况 - 宁夏7个市县区村集体与12家企业签约交易12宗水土保持生态产品 交易总金额1240万元[1] - 交易涵盖种植 畜牧 旅游康养 休闲游憩 宜居环境等业态 直接交易金额和撬动社会资本达7620万元[1] - 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收益将主要用于当地生态治理 村集体发展和村民分红[1] 试点探索 - 2025年宁夏选取7个市县区各1条典型小流域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试点[2] - 围绕物质供给 调节服务 文化旅游3方面23个指标开展价值核算工作[2] - 旨在破解生态产品难度量 难抵押 难交易 难变现问题[2] 战略部署 - 通过整沟 整村 整乡一体推进水土流失治理[2] - 推动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农业产能提升 乡村特色产业培育 人居环境改善深度融合[2] - 持续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和价值转化效能[2]
宁夏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正式签约
人民网· 2025-09-14 13:22
交易概况 - 宁夏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签约仪式在银川市举行 涉及石嘴山 灵武 同心等7个市县村集体与12家企业签约 交易7个小流域12宗水土保持生态产品 [1] - 交易总金额1240万元 转化收益用于当地生态治理 村集体发展和村民分红 [1] - 交易撬动社会资本6380万元 投入当地生态和企业生产设施建设 [1] - 直接交易金额和撬动社会资本合计达7620万元 呈现数量多 范围广 种类全 金额大 机制新等特点 [1] 产品范围 - 12宗生态产品涉及5市7县区 涵盖种植 畜牧 旅游康养 休闲游憩 宜居环境等业态 [1] - 2025年选取7个市县区各1条典型小流域开展试点探索 围绕物质供给 调节服务 文化旅游3方面23个指标开展价值核算 [2] 生态成效 - 宁夏水土流失面积从上世纪80年代3.96万平方公里减少到1.48万平方公里 减幅62.6% [1] - 水土保持率达到77.72% 实现由黄转绿的历史性蜕变 [1]
宁夏:12宗水土保持生态产品“变现”1240万元
新华网· 2025-09-13 18:10
交易概况 - 宁夏7个市县区的村集体与12家企业完成12宗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交易 交易总金额1240万元 收益将用于生态治理、村集体发展和村民分红 [1] - 交易涵盖种植、畜牧、旅游康养、休闲游憩、宜居环境等业态 直接交易金额和撬动社会资本达7620万元 [1] - 此次交易是继去年完成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第一单后 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的重大创新成果 [1] 试点工作 - 2025年宁夏选取7个市县区各1条典型小流域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试点 围绕物质供给、调节服务、文化旅游3方面23个指标开展价值核算工作 [1] - 试点旨在破解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问题 [1] 未来规划 - 宁夏将通过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推动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农业产能提升、乡村特色产业培育、人居环境改善深度融合 [2] - 计划整沟、整村、整乡一体推进水土流失治理 持续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和价值转化效能 [2]
宁夏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实现突破 12笔交易落地金额达1240万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9-13 06:08
交易概况 - 宁夏7个市(县)村集体与12家企业达成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 涉及7个小流域变现1240万元并撬动6380万元社会资本 [1] - 交易呈现数量多、范围广、种类全、金额大、机制新特点 涵盖种植、畜牧、旅游康养、宜居环境等多业态 [1] - 这是宁夏自去年9月完成首笔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后的又一重大创新成果 [1] 交易机制创新 - 宁夏水利厅选取7个市(县)典型小流域启动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围绕物质供给、调节服务、文化旅游3大类23个指标开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 [1] - 交易涵盖"确权、评估、定价、交易、分配"等关键环节 推动水土保持从"治理模式"向"经营模式"转变 [1] 具体交易案例 - 同心县兴荣生态农业文旅有限公司购得同心县张家塬乡汪家塬村红柳沟小流域600亩红梅杏和121.68亩土地15年文化服务经营权 [2] - 该公司计划投资1000多万元对红梅杏嫁接改良 新建温棚、窑洞宾馆、民宿等提升生态产品效益 [2] 生态治理成效 - 宁夏水土流失面积从上世纪80年代3.96万平方公里减少至1.48万平方公里 减幅达62.6% [2] - 水土保持率提升至77.72% 实现"黄"转"绿"历史性蜕变 为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奠定坚实基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