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网售补牙产品风险
icon
搜索文档
宣称“安全无毒”“永久修复”,网售树脂补牙产品风险有多大?
新京报· 2025-09-28 10:12
网售DIY补牙产品市场现状 - 多个购物平台和社交平台存在网售DIY补牙产品,宣称可补牙洞、修复缺牙,使用“一秒修补”、“省钱”、“即补即用”等表述吸引消费者 [1] - 部分产品销量可观,例如一款名为“魅盈牙科模型材料-树脂”的产品在某平台按销量排行首位,已售超过3万件,单瓶价格27.99元 [3] - 商家宣传存在矛盾,例如有店铺在标题中描述产品为“永久医用自补填充神器具”,但在宣传图中又提醒该产品“只是临时补牙材料,不可替代牙科医院专业” [3] 产品宣传中的问题 - 商家在宣传中使用“永久”、“医用”等措辞,容易误导消费者产品具有长期修复效果,属于典型的虚假或误导性宣传 [2][11] - 宣传中使用了“3天告别蛀牙”、“牙医级操作”等表述,这些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明令禁止的“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 [11] - 部分产品宣称“进口”,实则国内生产,例如有产品标题标注“美国进口”,但客服表示是使用了进口材料的国产产品,构成虚假宣传 [12][14] 产品资质与合规性问题 - 部分产品标注为一类医疗器械备案号,但无法查到备案信息,例如备案编号“豫汝械备20250002”对应的产品预期用途是“制作牙科模型”,而非补牙 [16] - 有产品标注的医疗器械备案号在国家药监局数据库查询不到,例如“皖阜械备20240023” [17] - 部分产品没有中文标识或国内医疗器械相关证号,仅标注为进口产品的分装款,客服亦未明确回答是否有医疗器械注册/备案编号 [19] 产品材料与性能的真实情况 - 专业医生指出,网售DIY树脂材料成分与纯度不明,可能使用工业级原料,含有大量杂质,生物相容性差,毒性风险高 [24] - 消费者反馈产品遇热发软,例如喝温水或吃热饭会导致材料变软,有消费者反映填充物两三天就少了大半,或产生难以清除的臭味 [23] - 牙科专家表示,消费者使用的可能根本不是牙科复合树脂,而是一种热塑性树脂,其生物安全性、机械性能等远不能满足补牙要求 [23] 消费者使用后的健康风险 - 有消费者投诉使用产品后出现中毒性拉肚子,医生诊断为树脂颗粒中毒所致,材料碎屑可能对胃肠道造成直接刺激或化学性损伤 [25] - 自行补牙操作不当可能导致材料吞入腹中,这类树脂可能具有细胞毒性和致敏性,会刺激口腔黏膜,其降解产物可能对肝脏、肾脏造成潜在负担 [26] - 最大的风险之一是继发龋,由于无法专业隔绝唾液,细菌会被封入龋洞,从内部更快地腐蚀牙齿,导致需要更复杂昂贵的根管治疗甚至拔牙 [27] 专业补牙与DIY操作的差异 - 口腔科使用的补牙树脂按照二类医疗器械注册管理,需经过严格的生物相容性测试,而网售DIY产品仅为简单备案的一类医疗器械或根本无证 [20] - 专业补牙需要正确的诊断、无菌隔湿环境及专业操作,DIY操作无法满足任何一点,用劣质材料和缺失专业技术试图补牙注定失败 [27][28] - 即便使用全世界最好的牙科树脂,没有专业技术和设备也无法成功补牙,一次专业的补牙可使用多年,从长远看才是真正省心省钱的选择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