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史

搜索文档
我与水粉画(谈艺录)
人民日报· 2025-06-15 06:12
几位留学回国的老师用水粉颜料作画十分自如,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出现在"中戏"的教学中。王宝康从 苏联带回的数量不多的几幅大型水粉画作品,至今还悬挂在"中戏"旧教学楼的走廊中,每当走进这栋教 学楼,就像走进一所艺术博物馆。而齐牧冬作为一位舞台美术家,用水粉画绘制的几出芭蕾舞剧的大型 设计图如《天鹅湖》《海侠》,给中国的舞台设计带来了一种全新的面貌,他也无可厚非地成为中国当 代优秀舞台美术家。我的毕业作品《克里姆林宫的钟声》正是在他的指导下完成的,这出话剧也是"中 戏"为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而排演的献礼剧目。我用水粉画完成的该剧舞台设计图,至今还经常出现 在我的各种美术作品展览中。自此,我对用水粉作画有了全新的认识。 "中戏"毕业后不久,赶上集中学习改造,画笔几近搁置了10年。当我再有机会拿起画具去继续艺术事业 时,打开那沉睡已久的油画箱,颜料已干结、画笔已凝缩。再检查水粉画具时,颜料虽也已干结,但它 用水是可以溶解的。假如油画画具是"重武器"的话,水粉画具倒像"轻武器",仅需一个颜料盒、一个调 色盘、一个水壶而已。 从左至右分别为铁扬创作的水粉画《梨树》(2025)、 《等待黄昏》(1991)、《柯桥镇》(19 ...
梦想中的两座桥梁
人民日报· 2025-05-11 05:30
学科融合 - 美术史与考古学的交错地带正在成为充满生机的学术生长点,称为美术考古学或考古美术史 [1] - 考古学为美术史提供重构叙事框架的可能,美术史为考古学注入开放分析方法 [1] -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是学科交融的典型案例,汇聚历史学、考古学、美术史、建筑史学等多领域学者 [1] 学术实践 - 云冈石窟研究通过多学科视角交锋深化理解,突破依赖学科间协作 [1] - 学术训练结合考古学的严谨物质分析与美术史的创造力解读,形成骨架与细节并重的历史写作 [1] - 梁思成、宿白等前辈的研究为云冈考察奠定基础,现场教学强调观察与发现 [2] 公众传播 - 学科融合思维支持面向公众的写作,公共传播倒逼学术简化直击本质 [2] - 通过儿童绘本如《小石匠:云冈的故事》将学术转化为大众语言,采用小人物视角赋予历史温度 [3] - 绘本创作基于考古报告数据,展现无名劳动者的情感与文化遗产的集体创作本质 [3] 行业趋势 - 中国"文博热"持续升温,年轻一代对文化遗产热情源于经济与文化自信 [5] - 西方博物馆面临年轻观众流失,中国需创新形式与内容以维持吸引力 [5] - 文物活化需学术支撑,结合历史学、考古学、美术史多维视角挖掘人文价值 [5]